揭开海豚死亡真相:撞船断背 胃藏鱼钩鱼丝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接报跟进一宗江豚搁浅个案……”2019年刚过了一个月,相继已有13条江豚在本港沿岸搁浅,成为有记录以来最多搁浅个案的一月。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鲸豚搁浅行动组”负责人卢芷欣穿上保护衣,蹲在严重腐烂的江豚尸体旁,于牠的腹前用利刀画了一条线,暗红色的豚肉暴露于空气中,有乌蝇在上面徘徊。由皮脂到内脏,卢芷欣尝试探索今年首条搁浅江豚的生前经历,“肾脏已腐烂得散开,应该死了好一段时间”,她说时平静,或已习以为常。尸体的腐臭味随海风穿过N95口罩,侵袭着旁人的嗅觉。海豚之死,部分与人类活动脱不了关系。研究珠江口水域污染物浓度的学者发现,工业化学物氯化石蜡在十年间飙升,增加鲸豚患癌风险。去年母亲节前夕,一条成年雌性江豚搁浅在下长沙泳滩,被发现时已中度腐烂,背部和尾部被螺旋桨切去,还怀有中度发展的胎儿。行动组当时判断这条江豚是被船只撞击致死,后来经过影像解剖,发现牠多处脊椎骨折,乳腺也受到寄生虫感染。江豚一尸两命的影像深深印在卢芷欣脑海中。她叹息,每当踏入繁殖季节,这些悲剧便容易发生。
45宗搁浅 江豚占七成2018年,本港共有45宗鲸豚搁浅个案,当中33宗属江豚,是自有记录以来第二高的一年。经初步检查,部分海豚尸体上发现多处瘀伤,胃部出现鱼钩、鱼丝及塑胶,有的甚至未能死有全尸。卢芷欣分析过去十年鲸豚搁浅资料,指约三成与人为活动有关,涉及三大主要死因:遭渔网或渔具缠绕、遭船只撞击,以及感染。她解释,渔网内小鱼对鲸豚而言是大餐,当准备愉快用餐时,却被渔网缠上,无法上水呼吸,伤口被扯烂又会导致细菌感染。此外,繁忙的海上交通使海豚撞船风险增加。去年,有超过十条鲸豚尸体被发现有撞船痕迹,当中大部分是没有背鳍、较难在水面观察的江豚。亲手处理过逾百条鲸豚尸体的卢芷欣补充,难以用单一因素判断死因,“有的海豚被渔网缠绕,起初以为是饿死,后来发现牠是鲠死,估计是被困后难以捕捉惯常吃的小鱼,被迫吃大鱼;也有海豚可能被渔网缠绕后游得慢,最后被船撞死”。香港水域污染问题严重,天气较潮湿,加上搁浅个案多依赖市民报告,当行动组出动处理时,鲸豚尸体多已满布细菌及严重腐烂,检验死因的难度增加。
与海豚为伴 为伤痕落泪卢芷欣自小喜欢鲸豚,读书时也修读海洋生物学,回港后在海洋公园当海豚训练员,与活生生的海豚为伴,但她如今接触的海豚,九成半被发现时已丧命,散发腐臭味,甚至只剩下骸骨,难以分辨品种。
作为行动组唯一全职员工,卢芷欣经常要上最前线面对鲸豚搁浅的残酷现实。若鲸豚尸体体积过大,难以带回海洋公园作进一步处理,就只能即场解剖,其间无暇顾及个人情感,“担心污染、天黑、下雨等,脑袋一下子顾不到太多”。她深信,只要仔细解剖,就有机会找到死因线索,但夜阑人静时回想海豚身体的伤痕,猜测其死前的痛苦经历,却会难过得落泪,“原来牠是这样死去的,当下会心悒”。
2015年,一条背部及尾部疑被船叶撞击致重伤的中华白海豚在大屿山石壁对出水域获救,引起社会关注。这条牵动人心的海豚被命名为“希望”,可惜牠最终因伤势恶化而要“安乐死”。从拯救到死亡,卢芷欣都陪伴着“希望”,经历希望与失望。“这是我第一次处理活体搁浅,牠死的时候我在身旁。当时我一边工作,一边流泪,好辛苦!以为有得救,最后付出好多努力都救不了。”自责的感觉萦绕不去,直至为“希望”解剖,卢芷欣才稍释怀,“撞船后,‘希望’的伤口受感染,好多内脏无法运作。”她认为,当时给“希望”多一次生存的机会,总好过让牠在海上自生自灭。
这份工作可以反映我们不想看或看不到的事实,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帮助海豚,让市民不只看到海豚最美的一面,还看到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牠们的生境。
海水污染增致癌风险透过影像解剖,有助分析搁浅鲸豚的身体创伤及病变。香港城市大学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客座助理教授葛展荣表示,去年为39条搁浅鲸豚尸体作影像解剖,当中20条可找到死因,有19条身体有被船撞或被船叶打到的痕迹。
以上述一尸两命个案为例,葛展荣解释,江豚妈妈的营养状况良好,胃部也发现食物,反映有觅食能力,估计是被高速船撞倒致死。他又指出,不少鲸豚尸体发现寄生虫,有机会引致肺部及乳腺感染,间接影响下一代,受严重感染时也可能影响觅食能力。
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过去十六年研究搁浅鲸豚的体内污染物,发现近珠江口、香港西北水域的污染物浓度较高,令在该咸淡水交界生活的中华白海豚生境直接受到威胁。以常用作塑胶、橡胶、油漆阻燃剂或塑化剂的短链氯化石蜡(SCCP)及中链氯化石蜡(MCCP)为例,两者在搁浅的中华白海豚尸体中,每年分别以约1.24倍及1.39倍的浓度增加。2014年中华白海豚尸体内的SCCP平均浓度是2004年的约5.27倍,MCCP平均浓度更是2004年的约15.6倍。SCCP与MCCP会增加鲸豚患癌症和生殖问题的风险。实验室主任林群声解释,曾为“世界工厂”的珠江三角洲生产大量消费品,过程中会用到大量工业化学物,如氯化石蜡、多氟化合物等,故成为世界污染热点之一,当这些工业用的化学物流入香港水域,浓度未必会令海豚生命即时受到威胁,但氯化石蜡属脂溶性,被不同海洋生物摄取后,多会在脂肪层不断储存,最后这些生物又被海洋食物链中最高阶的海豚进食,污染物转移到海豚脂肪层积聚,难以透过新陈代谢排走,影响健康。
上文为刊登于第149期《香港01》周报(2019年2月11日)的《揭开海豚死亡真相:撞船断背 胃藏鱼钩鱼丝》。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