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房屋】圣公会福利协会推楼长计划 街坊义务清洁办工作坊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社会房屋共享计划展开超过一年,营运机构之一的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去年初于土瓜湾道推出“好邻舍”计划,提供60伙单位,并邀请基层街坊担任楼长,有街坊直言过去住㓥房,同层邻里“各家自扫门前雪”,曾试过烧冥纸不慎波及垃圾桶,亦无人通知。 入住社会房屋后,邻里关系比以往改善,街坊之间不时互相帮助,令她倍感温暖。

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去年接获恒基于土瓜湾道的60伙单位,推行社会房屋。机构为推广睦邻互助的文化,推出“楼长”计划,邀请街坊共同管理大厦。(欧嘉乐摄)
局长陈帆到霞姐家中进行家访,了解住户的生活。 (机构提供)

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去年接获恒基于土瓜湾道的60伙单位,推行社会房屋。机构为推广睦邻互助的文化,推出“楼长”计划,邀请街坊共同管理大厦,如帮忙清洁公共空间、台风防风措施等。

霞姐(右)表示等上公屋已4年半,但仍未能上楼。陈帆(左)回应指霞姐拣选是扩展市区,相信未来1至2年应可获派楼。(欧嘉乐摄)

入住社会房屋后感温暖

机构今日举行颁奖礼嘉许义工,获奖的街坊之一霞姐表示,过去与丈夫及子女住在约百呎的唐楼单位,环境狭窄黑暗,不时都会因地方狭小而产生争执,入住社会房屋后环境改善。 大厦共有6名楼长,分布于4幢楼层,她表示平日工作会协助检查梯间、走廊的卫生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再向社工汇报,“如果有街坊单位嘅电掣唔著,都会叫认识嘅水电工帮手。”此外,街坊之间都会分享食物等,她形容现时邻里关系之间充满温情。

其后有份出席活动的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到霞姐家访时,霞姐向陈帆表示等上公屋已4年半,但仍未能上楼。陈帆回应指霞姐拣选是扩展市区,相信未来1至2年应可获派楼。

张女士(右)表示入住社会房屋后,生活比以往改善,邻里之间经常互相帮忙,令她倍感开心。(黄静薇摄)

㓥房邻里情淡

另一名楼长张女士透露,一家四口过去住在约160呎的㓥房,子女与她同睡一床,而丈夫则要睡地板,环境狭隘。她忆述过去邻里关系疏离,不时遇到无助的时候,曾试话有邻居烧冥镪不慎波及垃圾桶,令她以为火灾,抱著一对子女下楼,期间仍无街坊通知她离开,想起当时心情更不忍泪洒当场。

她笑指搬迁至社会房屋后,街坊互相支持,经常举办手工班等活动,建立友谊,“试过门锁失灵,街坊都会争相帮手。”而担任楼长后,张女士帮忙洗楼,月前台风山竹来港,她与街坊自发洗楼,保持大厦清洁。

张女士认为,不少基层家庭居住在㓥房,相信社会房屋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住屋起步点,希望政府可继续推出项目。

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于土瓜湾道推出60伙社会房屋,现时入住率为八成,约两成多属4至6人家庭,其余则为2至3人家庭为主,约六成住户需共享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