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笔拨款.三】薪酬待遇出现鸿沟 管理层与前线成对立阵营
社福机构整笔拨款制度早于2000年推行,前线人工“海鲜价”、高层肥上瘦下等情况屡受抨击。
社署去年成立专责小组作检讨,社工注册局、机构董事局、管理层及前线员工各有代表参与。不过有小组成员透露,会议中多流于各自表述,难达共识,应否设立划一起薪点等更争持不下,部分管理层群起反对。他认为沿用目前的人手编制,无助解决困局,前线更早已满肚怨气,应由上至下梳理制度,从董事局入手改革保障服务。
整笔拨款于2000年全面推行,以当年机构的人手编制及服务计划作整体拨款。时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林郑月娥作为计划主要“推手”,提倡社福界须有衡工量值的企业精神,以及要做好数目上的管理:“自己睇盘数,筹到款就做(服务),筹唔到就唔好承担咁多,咁就是企业精神。”
邵家臻:应由上至下梳理 从机构董事局入手改善
然而,何为理想制度?他认为应由上至下梳理,并从机构董事局入手。他解释,整笔拨款制度下董事局有绝对权力去决策机构发展方向,惟留意到不少董事局成员均为商界人士,“赢就谷,输就缩。”他批评,社会服务不能只计算成本效益,更须具有社会责任,政府应著墨于检讨董事局成立及运作细节,增加透明度予公众参考。
(整笔拨款制度)Broad系empower咗佢,既然佢权力愈来愈大,我就要放返入个笼入面、阳光下面。
(调整薪酬)但问题系长远承担又够唔够? 唔够嘅时候,公众又会话乱洗钱。
管理层与前线矛盾渐增成对立 蔡剑华:机构有时都企咗系度!
制度推行以来,前线员工与管理层出现矛盾,渐渐造成对立层面,不论在划一起薪点,或是机构盈余运用亦屡见分歧。蔡剑华说,社福机构规模不比中学小,管理层亦疲于奔命,务求保持社会服务水平。以社会角度而言,机构应善用资源共享,提供更多服务回应需求,惟过去却遭外界无辜批评,机构以计划津贴及整笔拨款“交差补贴”:“机构有时都企咗喺度!”
归根究底,他直言,政府没有长远福利规划,以及检讨现行服务需求,按落后的人手编制应付今天社会问题,不仅使同工待遇受影响,服务质素亦因而下降。他举例说,昔年学位与非学位社工的比例为4:6,惟多年后教育制度改变,同学可透过不同途径完成学位课程,有更多持有大学学历的毕业生投入业界,“有好多学位毕业同学都坐系非学位职位”,不仅薪酬待遇受到影响,晋升机会亦受到制度所限。
他说,当局须著墨于改善人手编制是不可避免,包括重整制度下受资助的学位与非学位社工比例,而政府亦应给予适当空间,让机构可更善用资源去回应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