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商失踪】文学的力量令当权者恐惧 作家勉励艰难中争取空间
撰文: 陈健佳 实习记者 林咏贤
出版:更新:
【书商失踪】铜锣湾书店禁书运深圳销毁 作家拟向接手人追讨赔偿【书商失踪】林荣基:港独有商讨空间 儿子挑机返内地不智【书商失踪】彭志铭:内地昔日推“读书无禁区” 今审查读者名单【书商失踪】林荣基游行发言全文“国家想收窄香港人自由”
铜锣湾书店事件风波不断,有获“香港书奖”的本地作家认为, 香港出版自由暂未见明显收窄,但认为港府及当局对事件的反应冷淡,令全港市民对生活感到恐惧。
文学的力量
香港电台举办第九届“香港书奖”颁奖礼,获得书奖的文学作家韩丽珠认为,铜锣湾书店事件是一种思想箝制,港人面对政府及当局的冷淡态度,难免对生活感到担忧和恐惧,她又指,事件不单是出版自由问题,还衍生到教材会否自我审查、一国两制是否存在,以及人身安全问题。她又指,如作家的创作能令当权者恐惧,甚至作出拘捕行为,正反映文学的力量,但现时香港文学的影响力,暂时未见有类似趋势。
如作家的创作能令当权者恐惧,甚至作出拘捕行为,正反映文学的力量。
坚持从心写作
同样得奖的作家兼资深传媒人苏美智,亦曾经在专栏写关于内地敏感议题的题材,如六四事件,自己亦会与孩子讨论,不会忌讳。苏又表示,在新闻中看到有人因出版书籍而身陷险境,可见新闻界或出版界都能感受到寒意正渐渐逼近,但她仍会坚持写从心而发的文章或报道,不会刻意避开政治或内地议题,积极在“艰难中争取空间”。
在颁奖礼中担任评审的自由撰稿人兼教育工作者张灼祥表示,香港出版自由一直存在,属原则性问题。与铜锣湾书店事件没有直接关系,他认为香港书籍题材没有局限和禁忌,所有类型仍可出版。
政治敏感杂志《前哨》总编辑刘达文表示:“专制最怕阳光”。他称香港人要自救,最重要像林荣基般站出来表达意见。他称铜锣湾书店事件后,政治敏感书的生意确受影响,但主要是内地旅客减少,而零售点少了铜锣湾书店及机场书店Page One,也影响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