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冬】食鸡庆冬至 嘉美鸡之父教路拣靓鸡 唔止要睇鸡屁股
今日是冬至,所谓冬大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吃饭,传统过节不少得食鸡,不过如何拣一只“食鸡有鸡味”的上等靓鸡,其实是一门学问。
现年69岁、人称“嘉美鸡之父”的郭铭祥说,往时鲜鸡份外矜贵,大时大节才会享用。时移世易,现时港人要食鸡不难,但“做冬”食鸡依然是传统。他说,鸡可原只放上饭桌,予人原整感觉,别有风味,猪牛则难以做到;分配鸡肉时,更可与家人温馨交流:“我个囡钟意食鸡翼,我个仔钟意食鸡髀,咁咪你一旧,佢一旧,唔洗争食!”
他说,若要拣只靓鸡供全家享用,就要学会观察鸡只的三个部位。
本港活鸡供应近十几年大减,不少市民也逐渐习惯改吃较经济实惠的冰鲜鸡,不过冬至来临,部份市民仍会坚持到街市亲自选活鸡“做冬”。郭铭祥访问当日,就带《香港01》记者来到其元朗大江埔村的农场,亲自传授三招拣鸡方法。
第一个观察点:鸡屁股
郭铭祥在场内轻易捉起鸡只,反转来看鸡屁股。他说肛门位置可以看出鸡的成熟程度,年幼鸡只的肛门较窄;盛年的鸡只,肛门较肿胀及油润;老鸡因生过蛋,肛门较为宽松。他说:“肉的水份同年龄成反比,年幼鸡肉水份较多,故肉质软腍腍,但就未必油润;老人家就当然比较皱皮,亦无咁滑,食落就会好粗嚡。”
鸡胸最忌“尖不甩” “黄油鸡”未必好食
此外,郭铭祥说,市民拣鸡时可观察鸡胸与鸡翼位置:“摸摸𠮶鸡胸位,如果系‘尖不甩’,咁就无咩肉啦。”至于鸡翼下的皮层藏有脂肪线,若然呈黄色,一般而言,就是俗称的“黄油鸡”,含较多脂肪,肉质较油润。
但他提醒市民,“越黄唔一定越好食”,因为用栗米喂饲或加添色素,可影响活鸡的“黄油”程度;若然用米或麦喂饲,鸡的皮下层脂肪就会呈白色,但其实均含油脂,肉质也会香滑。
港人追求“食鸡有鸡味” 混种鸡配合本土味
“香港人钟意食又滑、又有弹性、又要有鸡味嘅鸡,好特别㗎。”投身业界近40年,郭铭祥说,鸡好吃与否,外表都是其次,最重要是鸡种。他说,广东人爱食“白切鸡”,即以白灼或蒸烹调,如胡须鸡、清远鸡等传统鸡种较为适合不过。
他指,若选用外国品种的鸡只,做“白切鸡”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外国鸡好有肉,但系就腍,无弹性,亦无香味。”所以,追溯至60年代,香港鸡农与嘉道理农场及政府合作,改良混种,配出俗称“山崎杂”的鸡,以切合港人口味。郭与港大2001年研发出的“嘉美鸡”,就以脂肪少、肉白滑健康作招徕,至今已成为家传户晓的知名品牌。
坚持供应本地活鸡 让香港人有得拣
作为家禽界“KOL”,郭铭祥对鸡了如指掌,更是非一般鸡农。他自小对农业有兴趣,70年代远赴加拿大修读农业科学,其后再进修禽畜营养学硕士。他于77年回港创办饲料及农业技术服务公司,89年买下元朗大江埔村的鸡场经营至今。
80年代的香港属鸡农的兴旺时期,鸡场数以百计,不过随著鸡场因成本内地迁移,加上97年起多次爆发禽流感后,政府严控活鸡销售及饲养,2003年及2008年两次利诱鸡农自愿交牌,均致鸡场数目大幅减少至现时29间。
本地养鸡业逐渐息微,郭铭祥依然坚持要有本港出产,源自一份对本地农业的坚持:“任何经济体都要有农业,呢个系缓冲作用。就好似点解香港仲要保留水塘?点解唔100%东江供水?因为如果上面一停,你无水咪死。”
2014年爆发禽流感,内地严管当地注册供港澳活家禽养殖场,2016年2月至今,本港再无内地进口活鸡,全靠本地鸡场供应。他笑言:“所以我成日话,高永文退休前决定保留活鸡系德政!”
推动本地农业 支持兽医教学
快步入古稀之年的郭铭祥说,现时仍管理“嘉美鸡”公司业务,永不言休。他近年大力推动农业发展,包括支持城大兽医学院发展,本学年起提供奖助学金,又与校方商讨,让农庄可成学生实习或上堂地方,以助培训本地动物专家人才。
八年前,他更创立生命教育农庄,希望培养小朋友多认识大自然、认识物种多样性:“唔好只喺市区对住几幅墙,连猪系点养都唔知!”他向下一代传播人与大自然共生的观念,只盼本地农业有人承传,得以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