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每6位糖尿病人就有1位出现肾功能急剧下降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每6位糖尿病患者有一位出现肾功能急剧下降。糖尿病是慢口性肾衰竭最常见成因,本港现时每年约有1200名新症洗肾患者,一半为糖尿病患者。
中大医学院于1995年至2007年间,追踪6330名二型糖尿病患者,分析他们的肾功能衰退速度,以“估算肾小球过滤率下降”轨迹,确定4种肾功能衰退模式,初步发现导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急速恶化的高危因素及基因标记。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马青云表示,研究团队追踪6330名肾功能未受影响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以平均13年时间监察及分析他们的肾功能衰退情况,以“估算肾小球过滤率下降”的轨迹,确定4种衰退模式:“缓慢线性”、“曲线”、“递进”、“加速” ,发现每6名患者有一名出现急速恶化情况,即每年肾功能下降4%以上。第四类“加速”患者比第一类“缓慢线性”死亡风险高5.9倍,他们普遍是男性、吸烟者、长期糖尿病患者,伴随高血压、尿蛋白、肌酐酸比值及糖化血红素偏高。
同时,研究发现5个或会加速肾功能恶化的基因标志,透过基因测试,测试者拥有的相关标志越多,患有糖尿肾病的机会越高,有助糖尿病患者及早确诊,开始透过服用相关药物、控制血糖、血压,减慢肾衰竭速度。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肾脏科教授司徒卓俊表示,香港现时约有80万名患者,末期肾病近1万人,同时每年有约1200名新症洗肾病人,增长率约5至7%,造成沉重医疗负担。五成新症中有一半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已是慢性肾衰竭最常见成因。
他解释,原因是长期血糖高对肾脏损害很大,正常人有二百万个肾小球,高血糖会改变肾小球组织,令它失去过滤血液废物的功能,肾功能变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两三年后开始出现小便蛋白,但起初10至15年间肾功能人无明显变化,但过了相当的程度,肾功能开始急速变坏,几年间便衰退至要洗肾。
然而,现时常规验血分析肌酐酸口含量,患者肾功能已衰退约40至50%才能确诊,但现时已有国际认可的“肾小球过滤率”一项指标,可以基于肌酐酸在血液的含量,加入年龄、性别等,估计病人的肾小球过滤率,比较准确及早期察病人肾功能有受损,肾功能衰退20至30%已可发现。他强烈建议,糖尿病患者验血时加上肾小球过滤率指标,以有效监察肾功能。
糖尿病患者若控制血糖不佳会出现慢性并发症,包括肾病,严重者可引致肾衰竭,即只剩15%至25%肾功能。糖尿肾病在早期并无症状,无法自行察觉,确诊时已已入肾衰竭阶段,患有糖尿病10年的患者当中,每年平均近2%会发展至末期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