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收回湾仔绿屋 今首办24小时活动 设大型装置随意坐
原于香港二级历史建筑的湾仔“绿屋”的“动漫基地”,由市建局活化后原交予香港艺术中心打造成“动漫基地”。不过为期5年的营运合约于今年7月届满后,市建局宣布收回项目自行营运,并改称为“茂萝街7号”。旅游事务署、香港设计中心今日(7日)于“茂萝街7号”举办“创意创玩 日夜湾仔”,为市建局收回项目后首个活动。活动内设有多个开放予公众的工作坊,并于公共空间内放置多个大型艺术装置。参与单位的设计总监梅诗华称,建筑为市区内少见的活化项目,认为人流问题与空间配置有关,只要于硬件上丰富既有的公共空间,有信心可吸引更多人到访。
位于湾仔茂萝街的“绿屋”,原为10栋于1910年落成的战前唐楼,获评为二级历史建筑。市建局于2005年进行市区更新计划,斥资约2亿元发展及保育,其中6栋获完整保留,另外4栋则只保留前半段的露台、窗户等建筑特色。项目于2013年完成活化后,交由香港艺术中心营运,并打造成“动漫基地”。
不过于今年7月“动漫基地”宣布撤出“绿屋”,并交回市建局管理。当时有指,动漫基地于5年营运期内未能达致收支平衡,而市建局日后或会邀请更多团体营运。
由市建局收回后 首办活动“茂萝街7号”今日举办“创意创玩 日夜湾仔”。活动由香港设计中心及旅游事务署主办。活动为期24小时,将有不同类型的工作坊供公众参与,包括音乐、时装演出,及公众论坛等。
而茂萝街7号内的公共空间亦放有多个装置艺术,如由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学生设计的大型坐椅,不但以汉字的基本笔划作设计元素,椅上的滕更由社区人士共同编织。另外亦有以“#”符号设计而成的桌椅,供公众人士享用。
设计师:人流问题与空间配置有关
参与活动的一口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梅诗华称,“绿屋”为本港市区内少有的活化项目,加上交通便利,故知悉动漫空地不续约后,即有意在此举办活动。她认为人流问题与空间内的配置有关,应从硬件入手配合软件,以增加人流。她有见不少市民会于原设有的长椅上休息,故设计出大型艺术家具,配合区内需要,“每次嚟都见到好多人坐,甚至有小朋友喺度做功课。”各种工作坊会无间断地举办至周六下午6时,而各大型装置及展览则开放到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