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警会年结】警员将“家暴”落案变“纠纷” 建议检讨分类准则

撰文: 张美华
出版:更新:

香港不时发生家暴惨剧,若家庭暴力事件处理失当,或足以导致严重后果。除了求助一般社福机构外,警方是家庭暴力事件的首要举报机构。惟监警会今日(5日)发表的年度工作报告指,三名警务人员在处理有宗家暴案件时,虽发现投诉人儿子身上有伤,却只将个案分类为“纠纷”而非“家庭暴力(刑事)”。监警会认为警员将案件错误分类,建议警方定期检讨家庭冲突案件的分类和准则。

监警会今日(5日)发表的年度工作报告指,三名警务人员在处理有宗家暴案件时,虽发现投诉人儿子身上有伤,却只将个案分类为“纠纷”而非“家庭暴力(刑事)”。(张浩维摄)
监警会建议警方应定期检讨家庭冲突案件的分类和准则,确保前线警务人员掌握分类准则并作出相应处理。(张浩维摄)

监警会今日(5日)发表2017/18年度工作报告,于其中在一宗投诉个案中,一名高级警员和两名警员接报处理投诉人与前夫之间的纠纷。投诉人当时报称前夫殴打其11岁的儿子。

11岁童身上有伤痕 警员将个案列作“纠纷”

案情指,该名高级警员虽发现投诉人11岁儿子身上伤痕,惟只是将个案分类为“纠纷”,而非“家庭暴力(刑事)”。据投诉警察课的调查显示,该名高级警员将案件列作“纠纷”的做法存误,个案应分类为“家庭暴力(刑事)”,并交由刑事调查队跟进调查。

监警会认为警员将案件错误分类,将有机会令无助的受害人面临更大危险,甚至对他们的心理及生理造成长远损害。故建议警方应定期检讨家庭冲突案件的分类和准则,确保前线警务人员掌握分类准则,并作出相应处理。监警会又建议,警方应加强前线警务人员对处理家庭暴力个案的认识,并提供相关专业训练,避免同类事件发生。报告指,警方接纳监警会建议,保证家庭暴力议题已纳入各级警员的必修培训及温故知新课程中。

另一宗投诉案件涉及一名被吊销驾驶导师执照的的士司机,该司机两度以“在没有有效驾驶执照的情况下驾驶”遭带回警署调查。(资料图片)
监警会认为警方的运输系统不便于使用,建议警方检讨及提升系统的便利性,同时避免过多缩写或代码,以便控制人员及前线警务人员均可以清楚理解代码的含意。(张浩维摄)

的士司机被吊销驾驶导师执照 被误当成无驾驶执照

另一宗投诉案件涉及一名被吊销驾驶导师执照的的士司机,他涉及一宗交通事故。当时案发现场的警务人员先向控制中心查核的士司机的驾驶执照。惟控制中心却告知警员,该的士司机所有类别的驾驶执照均遭停牌。的士司机其后遭警务人员以“在没有有效驾驶执照的情况下驾驶”拘捕,并将他带回警署调查。

证实执照有效后 司机获无条件释放

然而,警方其后证实的士司机仅驾驶执照被吊销,其他驾驶执照仍然有效,最终获无条件释放。但的士司机在半年后再次遭遇类似情况,他虽然未被拘捕,但仍被带回警署接受进一步问话。

建议警方检讨及提升系统

监警会认为警方的运输系统不便于使用,建议警方检讨及提升系统的便利性,同时避免过多缩写或代码,以便控制人员及前线警务人员均可以清楚理解代码的含意。监警会又建议,控制中心人员应马上向有关警队部门及运输署查证,又认为警方应加强培训控制中心人员,务求操作人员均熟悉系统代码的含意;报告指警方接纳上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