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生态摄影师拍纪录片证海豚“失乐园” 叹人类对不起牠们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中华白海豚被视为回归吉祥物,但命运却与“吉祥”二字扯不上关系。回归廿载,填海工程频繁,白海豚的数量锐减近七成至只有47条,吉祥物最后一片栖息地将来会面对更大规模填海,牠们将何去何从?有本港90后女生态摄影师花一个月时间上山、出海观察海豚,亲眼看见高速船在海豚旁驶过,然后消失,或是一只只海豚被垃圾包围,甚至伴尸,莫不叫人唏嘘,只好由衷说一句:“我们这样生活,有点对不起海豚。”

小海豚已死,但海豚妈妈仍不忍离弃,一直在旁守护著。(《白海豚失乐园Breathing Room》影片截图)

留学英国修读海洋与自然生态摄影

22岁的黄遂心今年刚从英国法尔茅斯大学(Falmouth University)以一级荣誉成绩毕业,年纪虽轻,已有多年拍摄自然生态经验,亦是一名生态摄影师。自小受父母薰陶,除了爱看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纪录片,更爱亲近大自然。小时候手执一部数码相机,随手拍得一只小鸟,尽管只是黑色一点,也乐上大半天。中五那年,黄遂心从父亲手上接过人生首部单镜反光相机,自此踏上生态摄影之路。

大学主修海洋与自然生态摄影(Marine & Natural History Photography),留意到相片单一,遂以纪录片形式制作,冀以环境声音、动态影像及旁白说故事。生于斯,长于斯,热爱香港自然环境的她,为了向世界展现自己出生地具标志性、独有的生态,黄遂心的毕业功课是以香港回归吉祥物中华白海豚为主角的纪录片《白海豚失乐园Breathing Room》,特别回港拍摄。

谈及香港未来发展,黄遂心期望政府最后才选择填海:“海一填了,就不能回头。”(梁鹏威摄)
我们这样生活,有点对不起海豚。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每个物种都是不可取代,不可以说人类优先,因为每个物种都是平等。
生态摄影师黄遂心

亲睹填海工程令海豚生境收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30分钟的纪录片耗时逾一个月,黄遂心花了接近30日跟随香港海豚保育学会的研究员出海、攀山观豚,仅有3日见到海豚,但她仍坚持向世界展现香港的生态。拍摄期间,一条条海豚在海面飞跃,固然令人雀跃。但黄看到更多的是一个个填海工程令海豚生境收窄、一艘艘高速船在海豚母子旁边驶过,海豚瞬间消失、一堆堆垃圾围绕著海豚,最后换来一条条尸体,叫人感到痛心。

“我们这样生活,有点对不起海豚。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每个物种都是不可取代,不可以说人类优先,因为每个物种都是平等。”就连外国朋友都诧异为何港人不去保育如此珍贵的物种,反去破坏牠们的栖息地。

人类不可自以为高高在上,破坏其他物种的生态。因为我们居于同一世界,如果海豚因为人类影响海洋生态而消失,代表海洋已受到严重破坏,人类可能会自食恶果。
生态摄影师黄遂心

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于珠三角咸淡水交界,无奈要与人类争夺同一片土地,退无可退,未来还要承受1,700公顷的“明日大屿”填海工程。黄遂心期望,政府最后才打海豚乐土主意,否则会自食恶果。“人类不可自以为高高在上,破坏其他物种的生态。因为我们居于同一世界,如果海豚因为人类影响海洋生态而消失,代表海洋已受到严重破坏,人类可能会自食恶果。”

港珠澳大桥、机场第三条跑道、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无一不干扰海豚,白海豚为人类牺牲了乐园,人类又为牠们付出甚么?

黄遂心凭《白海豚失乐园Breathing Room》入围奥地利Innsbruck Nature Film Festival电影节最佳年青导演组别,去年则以一套以养蜂为主题的纪录片《Let it Bee: Keeper of British Black Bees》入围。《白海豚失乐园Breathing Room》将于周二(27日)假香港中文大学放映,届时黄遂心将会出席放映会交流。

《白海豚失乐园 Breathing Room》纪录片放映及映后座谈日期:11月27日(二)时间:19:00-21:00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信和楼三楼李冠春堂报名连结:https://cloud.itsc.cuhk.edu.hk/mycuform/view.php?id=22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