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助听器改善听力 听障母亲终闻儿子心声:个仔闹我,我都听到

撰文: 黄伟伦
出版:更新:

风声、雨声、读书声,各种声音对常人而言,都很平常,但假如有一天再听不到,又会如何?宝妈在20多年前,听力开始出现问题,需要助听器协助,但当时科技未成熟,结果只听到窗外船鸣,听不到刚出世的儿子哭叫。随著科技进步,有听力学家表示,新式助听器日见先进,引入如“HI-FI ”音响的音色技术,令用家可清晰听到外界声音,免受强烈噪音烦扰。转了用新式助听器后,宝妈与儿子有更多沟通:笑言「个仔闹我,我都听到。」

1996年时,宝妈正在怀孕,有朋友怀疑她的听力受损,经常听不清旁人说话,需别人重复多次。宝妈听取朋友建议求医后,始知听力已严重受损,从此双耳都需配戴助听器。

宝妈﹙右﹚直言,换了新式助听器后,「个仔闹我,我都听到。」(黄伟伦摄)

只听到船鸣  听不到儿子哭

不过,当年的旧式模拟助听器并未能完全帮助宝妈。她忆述,戴助听器是希望照顾刚出世的儿子,但助听器只令到窗外船鸣更清晰,“听唔到阿B喊,反而听到出面船鸣。”到儿子长大后,听觉问题继续影响二人关系,“阿仔觉得要成日重复讲嘢,结果唔想交流。”

直到近年,宝妈转了使用新式助听器,噪音细了之余,亦更清晰听到儿子说话,笑言:“个仔闹我,我都听到。”她又表示,过往如果有警车经过,必定会关上助听器,因为噪音过大,但现时可以若无其事。

May姐﹙左﹚、宝妈﹙中﹚都受到听觉问题影响。(黄伟伦摄)
May姐忆述,配戴新式助听器前,性格变得内向,不愿沟通。(黄伟伦摄)

听障致性格变得内向

另一名听力受损者May姐,现年72岁,年轻时不慎弄穿耳膜,致使60多岁时听力已严重退化,别人与她聊天时,需在一呎范围内大声讲话,久而久之,变得内向,厌倦与人沟通。

May姐坦言,旧式助听器有太多噪音,一直拒戴,只好习惯听不见的日子,但直至6年前孙儿出世,渴望听到他的声线,再尝试戴助听器。她表示,配戴新式助听器后,生活出现变化,除了听到的声音变得清晰,人亦更加开朗,愿意沟通,甚至外出做义工。

新式助听器引用如“HI-FI ”般音色技术

听力学家张伯彼表示,旧式模拟助听器的噪音处理技术有限,不止放大语音,亦会放大噪音,用家听到的声音会比较嘈杂,难以长期配戴。相反,新式助听器引入类似“HI-FI ”音响的音色技术,改善声音进入助听器后失真的问题;而且其减噪技术,亦有助提升助听器的讯噪比,用家即使身处嘈吵环境,也可听到清晰的对话。

对于如何选择助听器,张伯彼有以下建议:

在较静环境中,清楚听到对话内容、词语、甚至语音在较静环境中,能听到较远距离 (例如6至12呎范围)的说话助听器输出的人声,与真实的人声相似,有原声效果在嘈吵地方例如繁忙街道、酒楼,也听到大部分的说话有效减低环境噪音,长期配戴亦感到舒服

白威表示,有听觉问题者,较常人容易仆倒。(黄伟伦摄)
张伯彼表示,新式助听器引入如「HI-FI」音响的技术,用家可以听得更清晰。(黄伟伦摄)

听觉受损者跌倒风险较常人高3倍

根据卫生防护中心2014/15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报告书,曾被诊断有弱听或失聪的人士中,只有13.9%会经常使用助听器。中文大学名誉临床副教授及耳鼻喉科专科医生白威表示,有部分人因担心助听器影响外观,又或引来歧视而拒戴,但一项外国研究显示,听损者跌倒的风险为听力正常者的三倍;而且每增加10分贝听损,就会增1.4倍跌倒风险。

张伯彼提醒,市民如怀疑听力出现问题,应约见听力专家作详细听力检查,再听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