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大湾区】港珠澳大桥“单Y双Y”之争 预视大湾区龙头争夺战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央政府重点政策,《香港01》政策分析首两篇提及粤港两地硬件交通配套、港人北上的便利程度,上篇则提及发展步伐问题。今集会转一转焦点,拉阔角度,谈香港与一河之隔的深圳,以至其他广东省城市如何“有机”合作的问题,预计会在10月通车港珠澳大桥,正正是一个经典案例。
话说当年港珠澳大桥在酝酿阶段时,深圳一直希望可以参与其中,将大桥同时接驳深圳,形成“双Y”走线。只不过后来由于粤港利益考虑不同,大桥“唔掺深圳玩”,变成只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单Y”走线。深圳最后亦另起炉灶,自行兴建接驳中山的深中通道,与港珠澳构成竞争。
大湾区的发展,如何整合各大城市的利益考量,是个永恒的难题。港珠澳大桥的例子正好说明,在粤港澳(尤其粤港)同床异梦、甚至争做龙头之下,合作起来可谓极难,日后再谈合作之时,中央政府必须先理顺这个问题。
政策分析──大湾区系列:
【透视大湾区】中港牌炒卖、内地车来港争议 交通壁垒碍人员流通
【透视大湾区】一幅丢空20年的边境烂地 “香港速度”仍是优势?
大桥初议之时 深圳有意参一脚
港珠澳大桥最早于八十年代,由合和实业创办人胡应湘以及珠海市政府提出,因为珠江口东西岸的陆路连接有实际需要,初时只建议大桥由香港连接珠海,即所谓“伶仃洋大桥”。回归后,粤港两地政府经多次讨论,计划有些许进展,料将一并连接澳门。董建华在2003年1月施政报告中,提到会配合国家发改委积极研究建西部大桥,通往珠江口以西地区,加强粤港澳经济合作。
深圳市一直有意加入计划,主张大桥落脚点须包括深圳,即“双Y模式”,其一可加强珠三角城市的联系,其二也可纾缓虎门大桥挤塞情况。广东省政府亦倾向这种安排,但港方并不同意,认为应保留“单Y”,港深双方曾为此角力。
建双Y大桥通深圳 香港忧被“截糊”
政商界广泛流传,港府力主“单Y”主因,是香港和深圳有竞争关系。在2000年代初,内地大力发展物流业,香港政商界亦希望跟上。港珠澳大桥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正是促进香港和珠江口西岸,以至内地其他城市之间的货流,打通香港西面的物流通道。可是从战略位置而言,如果大桥采用“双Y”方案,服务收费较便宜、不须经过复杂行政关卡的深圳吸引力或较香港更大,货流很大机会被深圳“截糊”。
香港高官曾公开提及这方面的担忧,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于2006年3月曾表示,如果珠三角地区基建进一步发展,香港须正视被边缘化的危机。
“单Y”方案获采纳 深圳“嬲嬲猪”自行建深中通道
总之在港方大力主张之下,再加上有声音指澳门未必承受到深圳车流,国家交通部于2004年敲定,大桥将采用“单Y”安排,将深圳排除在外。随后粤港澳三地在国家发改委的协调之下,再就大桥融资、口岸等安排磋商并达成共识,中央政府拍板落实兴建大桥。
深圳经此一役,决定另起炉灶,自行和中山市合作兴建深中通道。深中大桥工程已于2016年开展,预料最快2024年通车,日后粤西民众来往深圳亦不一定要经虎门。因此在客观结果上,粤西往深圳的陆路交通最后还是得打通,只是由一条桥变成两条桥,形成港珠澳vs深中的竞争格局。
“单Y”与“双Y”之争 显大湾区合作说易行难
从港珠澳“单Y”与“双Y”争议可知,粤港澳三地尤其粤港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竞争关系。单从基建角度,港珠澳大桥当然是一并连上深圳,对整个大湾区发展的效益最大,只是在港深两地“同床异梦”之下,无法处理。
理论上,香港和深圳各有优势,香港有成熟金融体系、相对健全的法制、知识产权保护;深圳劳动力足够、与内地其他城市无缝接通,创科发展也在全国前沿。两地2017年GDP加起来已超过4.5万亿人民币(因应汇率问题会有变动)。如果“两强联合”,各自有清晰的功能定位,有力成为全国经济龙头,对大湾区整体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港、深、广“咁高咁大” 个个想做龙头
但在现实之中,大湾区内这种竞争关系仍明显存在。自大湾区计划正式提出以来,有关“谁是龙头”到现在仍是口水花飞个不停。特区官员不断强调本港“超级联系人”角色,认为香港具有高度国际化优势,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前局长谭志源更曾直指,香港为大湾区的“龙头”,具有领导地位,利用独有的金融优势协助内地发展经济。
深圳方面,市政府去年10月宣布启动新一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时,表明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内发挥“引领作用”,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国际化大都市。
广州市政府也在今年2月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提到,该市是“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市政府的目标是将广州“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明会争取在当地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各地政府当然表面上还是要说推动合作,也没有直接交火“争做老大”。但已明显可见,各地政府都希望在整个大湾区发展中,争取更有利的位置。
韩正亲自主持 中央意志能否全面协调大湾区?
当地区之间的利益角力难以摆平,窒碍大湾区发展,无可避免地就成为中央政府层面的议题。粤港澳三地去年已签署《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但大方向易讲,如何落实另作别论。正如当日港珠澳大桥融资安排能达成共识,国家发改委介入协调相当关键。但一涉及整个城市核心利益,例如单Y双Y问题,也无法成功协调,最终只能“分家”收场。
在规格上,中央政府算是汲取到上次经验,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韩正亲自带领,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任副组长,成员包含港澳特首、港澳办主任等。这相比当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港澳只派出负责工务事宜的局长,较高级别的中央官员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两者规格上有明显分别。
韩正今年8月主持小组全体会议时提及,将会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到底中央日后会推出何种具体措施,协调各个城市相互的利益平衡,将会牵扯到各市之间的协作关系,以至整个大湾区合作能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