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大湾区】屡提建港式新城 建制是笨 还是心肠较黑?
关心香港前途发展的各方人士,近来在明知会被部分市民指摘下,仍一再向社会推销、说明大湾区概念。这是社会大众、主流传媒都知道,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港深同城化是大势所趋,无可避免。只有充分参与,才能力保香港可持续发展。可惜,却有部分人士始终“难分真与假”地一再宣扬注定会引起社会口诛笔伐的“神建议”。这类的“高级黑”不但不能推动大湾区发展,更可能加剧部分港人对计划的偏见,既有损社会,又妨碍国策。奉劝一句,如果他们确无“倒米”之心,就该慎言、收声了。
要数各项“倒米”建议,最大宗的莫过于“输出贫民”。不论是民建联的香港村,经民联的青年村,还是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郑耀棠最新“杰作”——港式新市镇,都是这类的输出弱势市民的建议。
把弱势往大陆推 只会巩固社会不公不义
众所周知,社会常说的“大陆机遇处处”,并不是对力求安稳的普通人说的;然而,这些建制大老,却一再想把普通人往大陆推,注定激起民愤,甚至引来不必要的猜度。
大陆确是较多发展机遇,想创业、想参与高端科技发展等,神州大地确实是块宝地。有野心的年轻人往内地一趟,更是增加历练的好机会。但一般人呢?若然只是打一份普通工作,香港的平均薪津还是普遍高于内地;综合的社区的支援设施,也不是可以随便叫邻近城市“割地”给香港就可以提供。每块位于惠州、中山、珠海的飞地“卫星城”都要综合发展,难度极高。
有这样的心力,何不叫特区政府直面香港现时的发展挑战,处理好既得利益集团盘踞、妨碍香港发展进步的问题,而只想着把弱势市民输往邻近城市?这样推演下去是很危险的。社会大众难免会问一句,那“既得利益集团”到底是什么人?是经由极不透明制度选出来的港区人大、港区政协?是建立在利益架构盘根错节之上的建制大党?还是时刻抱着自由不干预大旗而慵懒无为的香港政府?可能答案:“都是啊”。
中央政府明令香港政府须解决社会问题,贯彻起来难免大动既得利益者的藩篱。土地房屋困局,更直接牵扯既得利益群体的庞大直接利益。把五十多六十万的“正常港人”往大湾区其余城市抛,“输出”公营房屋用地需求,再而持续“引入”具资本实力的“新香港人”——这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继续巩固旧有的不公制度。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的问题丝毫不会因此而起着任何改变,香港的“旧贵族”得以继续享受寻租机制。这就是建制精英给予中央的“解决土地房屋问题”方案?不但中央不会收货,市民更可能简单地把“大湾区发展”与“人口清洗”画上等号;如此一来,政府将水洗不清,更可能因为港人疑心加重,而延误大湾区的战略推进。
发展大湾区 是要解决问题 不是解决面对问题的人
再者,这样的建议对邻近城市公平吗?必须知道,郑耀棠提到的数个城市,包括惠州、珠海、中山等地,都各自面对自身困难。中山与惠州产业转型面对巨大困难,两个城市都须倚赖深圳的幅射推进转型升级。所有相对邻近香港的土地,也就是她们赖以用与深圳合作的宝贵土地——中山的东部与惠州的南部。同样,珠海有东重西轻的问题,珠海西部与香港距离遥远,东部土地则是经济发展命脉,不可能“割让”。
建制的建议,无疑是要以上的城市,用最宝贵的土地资源,来为香港政府、建制执政无方“收拾残局”。到头来只是把香港的本地问题移至大陆,眼不见为干净。大湾区发展讲求的是优势互补、互助互利,而不是割地赔款、牺牲自己成就香港。若然香港的建制精英是抱着这种心态与大陆城市打交道,人家可以真心诚意跟我们展开合作吗?这同样是有损于大湾区推进。
港府莫信䜛言 解决问题的精力须放在刀刃上
建制这类的“神建议”,既得罪友市,又开罪市民,更与国策精神相违背。我们不想猜测背后的政治动机,只是纯粹为力保旧制度不移,旧利益不变,但港府必须冷静头脑,万不应从。
香港社会在近年来已对结构性的政治、经济、社会、规划矛盾展开充分讨论,政府要做的,是尽快像土地大辩论般,针对这些已知问题展开完整探讨,并提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有钱、有方法有地、也有足够的政策资源、政治实力,去克服各种发展困难,完全没有必要假手于人。今日把土地房屋压力“外判”,明天又把退休养老责任“外判”,后天又把人才培育责任“外判”的话,市民及中央政府都难免会问一句:“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这样的一个香港政府?”
把决心、精力都集中在撼动既得利益群体的刀刃上吧,放过、救救弱势市民。同样,若然建制的精英、领袖,心系的不是少数权贵的利益,而是香港社会整体利益,就别再添烦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