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第二程九折优惠期缩水
港铁连续第七年加价,虽然拨出5亿元车费优惠,较增加的4亿元票务收入多,不过优惠期则“大缩水”,只推行4个月;新推的“特惠星期六”优惠,推行日数亦较去年的“节折赏”少。有立法会议员狠批港铁优惠“算死草”,无法减轻市民负担,有议员促请港铁撤回加价决定。
今年是近4年来,首次出现票价优惠总额多于增加的票务收入,其中港铁按现行的可加可减机制,需因应所赚的盈利以及服务延误宗数,拨出1.86亿元实施“第二程九折”车费优惠,不过优惠期则由去年的5个月,再缩短至4个月;相对2014年的10个月优惠期更是“大缩水”。港铁商务总监杨美珍解释,由于港铁按机制拨出的1.86亿元较去年少,故优惠时期亦将缩短。
“第二程九折”优惠的先决条件是要当“回头客”,杨美珍指,为回应有乘客希望无附带条件下享用票价优惠,故特别推出“特惠星期六”,在指定的星期六让成人享有小童票价优惠,小童及长者等则可以1元乘搭港铁,冀优惠覆盖更多市民。港铁去年于6日公众假期亦曾推出同类的“节折赏”优惠,不过相较之下“特惠星期六”优惠只有5天,较“节折赏”打折扣。
杨美珍解释,以星期六取代公众假期推出优惠,是因为有意见指市民将于假期出游,受惠人数较少;港铁数据亦显示,星期六乘客人次约为490万,较公众假期的390万多,故即使优惠少一天,受惠乘客亦将更多。至于为何不将特惠日设于平日,惠及打工仔,她指需考虑车务运作,担心此举加剧繁忙时间的挤迫程度。
被问到为何不以更直接的方式回馈乘客,例如以5亿元优惠金额换取延迟加价,或推出更多恒常优惠,杨美珍仅回应港铁会听取不同意见,并在检讨票价机制时仔细考虑。
票价“有加无减”,各大泛民建制政党包括民主党、公民党、工党、新民主同盟、民建联及工联会均砲轰港铁不顾民情加价。立法会交通事务副主席、工联会邓家彪不满不受可加可减机制约束的月票一同加价,又认为港铁附送商店优惠券纯粹以商业角度考虑,以增加车站人流;他要求政府研究修订法例,取消票价调整机制。
工党李卓人则强烈讉责港铁,指有关票价优惠是侮辱性和施舍式,要求政府回购港铁;新民主同盟范国威则批评港铁“算死草”,推出的优惠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促请港铁在完成检讨可加可减机制前撤回加价申请。
过去4年港铁推出优惠比较:
|
加价幅度 |
加价额外收入 |
优惠总额 |
优惠 |
2013 |
2.7% |
3.6亿元 |
2亿元 |
|
2014 |
3.6% |
5亿元 |
5亿元 |
|
2015 |
4.3% |
6亿元 |
5亿元 |
|
2016 |
2.65% |
4亿元 |
5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