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音乐人何崇志创作百首母语合唱歌:我爱广东话配合音乐
“我个名叫麦兜兜,我啊妈叫麦太太……”,不少人看到电影《麦兜故事》,脑中自动浮现出戏中的音乐旋律和歌词。有“麦兜音乐人”之称的何崇志以改编古典音乐配上作词人谢立文通俗、抵死的广东话歌词,成就经典,荣获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殊荣。
褪去麦兜音乐人之称,何崇志历年创作近百首广东歌,近年身为香港儿童合作团的驻团作曲家,专注广东话儿童合唱歌创作,逾三十首作品传唱,《只有和声》多次成为合唱节主题曲,他说:“我爱上广东话与音乐的配合。”
音乐人做音乐无原因
何崇志今年55岁,8岁抱起吉他弹唱,11岁听到亲友弹奏《梦中的婚礼》,被华丽的旋律吸引,主动花了一年时间学习这首8级诣艺的乐章。他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获取音乐艺术博士学位,自2010年担任香港儿童合唱团驻团作曲家。与音乐情牵近半世纪,他认为音乐人做音乐无原因,“人与生俱来就会想做音乐”,如失去音乐,人变得枯燥。
何崇志创作初时十分多元化,包括电影配乐、作曲、钢琴、交响曲等,其后主要为广东话合唱歌。他指合唱很大众化,参与合唱者都非常容易接触到,机缘巧合下创作百首广东合唱歌,“我发觉我爱上广东话与音乐的配合”。
人与生俱来就会想做音乐!
口语化广东话+古典音乐 雅俗共赏
他认为广东话可以突显音乐的层次,有助香港人欣赏层次分部较多的合唱歌及古典音乐,是其他语言无法做的,成为独特的优势。他坦言全口语化的广东话感觉较为俗套,但套上古典音乐,可以提升艺术的层次,做到雅俗共赏,麦兜系列便是一例,古典音乐令歌词更抵死好笑,令人更接受及欣赏。同时,他发现小朋友会更想唱广东话,“见到广东话会松一口气”,他们亦较轻易听出音准,易于学习。
此外,他创造广东歌亦源于在加拿大出生长大的三名子女。过去他教子女广东话时,发现多国均有民谣,惟广东话只有“月光光”、“落大雨水浸街”一类童谣,于是为子女作歌,同时意识到无广东话艺术合唱歌及儿童合唱歌,“好大空间系冇人理,可以畀我去玩,而且有优势,雅俗共赏、立体、抵死、优雅”,所以爱上写合唱歌。他在合唱作品中,一直“保留一个典雅的环境,里面任我发挥,讲我想讲嘅嘢。”
他加入香港儿童合唱团(香儿),为其创作第一道《香港街道迷宫》后,便一直为“香儿”创作广东话合唱歌。创作有两个方向,一是诉说小朋友第一身的感情,二则是将小朋友当成乐器,讲自己的讯息,他们简单、真致的声音更能打动人,力量比成人更大、感染力更强。
本月中办音乐会以志“香儿”迈向50周年
不论是《香港街道迷宫》、《饮早茶》、《请勿靠近车门》等作品,都有浓厚的香港文化色彩,但他坦言没有“文化保育”的伟大想法,创作材料源于人生路。虽然广东话市场表面狭窄,但他并非为了市场而创作,近百首广东话作品,当中三、四十首在在合唱界传唱度较高,香港儿童合童团推出两本何崇志创作歌集,“以作曲家嚟讲已好开心!”
20年前所作的《只有和声》为其得意作品,至今仍是不少合唱节的主题曲,今年一个合唱节中,400人来自世界各地人合唱,词意透过小朋友邀请人合唱,表达世界和平的信念。而一队台湾合唱团用闽南话拼唱《只有和声》,令他大为感动。
香港儿童合唱团将于本月16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举办“香儿迈向50周年--“友共情”音乐会系列:香儿与何崇志合唱作品专场”,他希望日后本地的合唱音乐会,广东歌占正确的比例,最少有两、三首,如《只有和声》所言:“让放声高唱, 让我歌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