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生组合唱团打开基层儿童音乐之门:成本低 无喉咙痛可学唱
在近年赢在起跑的社会氛围下,家长往往会为子女安排不同活动,但学习音乐对基层儿童而言属奢侈活动。有浸大学生希望可以普及音乐教育,故在学校资助下,于三月成立儿童合唱团,专为清贫生提供免费歌唱训练。
负责策划的浸大音乐系应届毕业生林礼婷(Bell)认为,学唱歌的成本低,无需要买乐器,容易令基层生接触音乐,“只要你无喉咙痛,你就可以练”;而合唱团可聚集一群热爱音乐的小朋友,互相学习交流,希望他们可从中可享受合唱的乐趣,“无论你开心或唔开心,音乐都系一个好伙伴,陪伴著一个人!”
Bell出身基层,自小在公屋长大,一家共有三姊妹,教育负担沉重,更惶论要学乐器。不过,Bell小时候接触钢琴后,产生浓厚兴趣,故原为家庭主妇的母亲选择当兼职供她学琴,支持她的音乐路。
藉“梦想实验室”计划服务社区
Bell表示,过去多年的音乐路获得不少人的帮助,自己亦希望可以帮助别人。适逢去年底,浸大学生事务处推出“梦想实验室”计划,鼓励及资助学生创作或构思活动服务社区,于是Bell伙拍志同道合的好友、视觉艺术系三年级学生黄琳怡(Lamdy)参与,并从12队参赛者脱颖而出,获学校5万元资助成立“New Moon Children’s Choir”。
为基层生每周设一音乐课 特意选外语歌训练
两人透过学校及基层团体等招募约30至40位基层生参与合唱团,每星期上一堂音乐课,由十位来自不同院校及学系的大学生任教。Bell指,团队特意选用外语歌训练,例如有非洲、英文及日语歌等,希望可以从中培养他们对外语兴趣;亦会设英语工作坊,令学员了解歌词意思。
教基层生唱非洲、日文歌有难度 导师为选曲头痛
Bell笑言,部份学员无音乐底子,要背外语兼学唱歌非易事,有导师曾想放弃并转用广东歌,但她坚持初衷,幸最终学员顺利掌握学唱外语歌,并完成表演。她亦指,最开心是有部份小朋友当初非自愿参与,但经过约5个月的合唱团训练后,却渐渐投入其中,更写心意卡答谢团队。她指,项目本应于八月完结,但她正考虑继续筹办。
Lamdy指,希望参与的小朋友可以藉活动,学会透过以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Bell就期望基层生藉音乐学会欣赏事物的态度,音乐亦可伴随他们成长,“无论你开心或唔开心,音乐都系一个好伙伴,陪伴著一个人。”
学员:享受学唱歌兼识新朋友
参与合唱团的六年级学生李卓政就表示,自己享受学唱歌,认为比学乐器更有乐趣,“因为可以同好多人互动,多人一齐唱,如果弹琴,就只系一个人弹琴,好孤独。”
另一位成员、三年级的梅傲怡表示,自己喜爱唱歌,参与合唱团可以认识新朋友,又学会唱歌技巧,“唔系就咁叫出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