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掷1亿重置观塘裕民坊 商户若不接受下年将引法例收地
市建局观塘市中心重建项目进行多时,属市建局历来最大型的重建项目。不过,在第五发展区中,市建局只收购了98%业权,部份楼宇地下仍有百个无注册业权的搭建物,局方难以沿用以往政策处理。当中有户主更于2013年入禀高等法院,申请逆权侵占裕民坊大厦的一个舖位,至今仍未有判决。市建局今日(7日)到观塘区议会讨论安置方案,涉及74个占用私人土地的违例建筑物。市建局将向现时仍未迁出的商户,分别按经营年期及面积提供现金津贴、迁置津贴;而合资格的住户则可获安置到公屋。市建局行政总裁韦志成估计方案涉及一亿港元,若商户拒绝接受方案,将于下年年中要求政府使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
新方案涉及74个位于裕华大厦和国泰大厦,占用私人土地的违规构筑物,市建局分别为商和住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津贴,行政总裁韦志成估计方案涉及一亿港元,方案仅为观塘重建区而设。若商户不接受新方案,将于下年年中要求政府使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他亦提及有户主涉及申请逆权侵占的官司,局方曾尝试接触该户主,但未获回复。他相信申请逆权侵占涉及复杂程序,若户主最终拒绝方案,亦会进行收地。他形容方案以人为本,认为受影响商户对社会有贡献。
商户可按经营年期及面积获津贴根据市建局提出的方案,经营者及自用经营者的商户可按经营年份获得最多30万元“经营年期津贴”;另外按构筑物的加权面积及单位座向计算,得出可获的基本金额,并乘以三倍,可获最多300万元“基本现金津贴”,以补偿生意损失。
另外亦可获“迁置津贴”,按加权面积计算,商户可有最多50万元的津贴。商户亦可选择日后在第二、三期的重建项目内,于头三年以差饷租值租用重建后指定商场舖位,惟只可获一半“迁置津贴”,以补贴商户于真空期的损失。市建局亦会协助搬迁商户适应新经营环境。
合资格住户可获公屋安置住客方面,除各项津贴外,市建局亦会协助住户安置至房协、房委会的单位,或市建局安置大厦。惟安置安排只适用于2007年3月30日前于相关构建物内居住的住客。
市建局将于下周寄出信件予商户,若于28日内回复,并于14日内签订文件,及于2019年2月28日前迁出,可有额外10万港元津贴的“早鸟优惠”。
若商户或住户于2019年2月28日前接受市建局建议,并在限期内与市建局签订文件和迁出单位,则可获10万元额外现金。市建局计划,明年刊宪收地,2020年9月完成搬迁工作,2026年完成重建。
区议员潘任惠珍形容补偿方案为“割地赔款。”她质疑赔偿金额过高,指相关商户多年来已取得大量社会资源。区议员莫建成斥以10万作底费不公平,因重建项目已进行10年。工联会立法会议员何启明表示,最新方案为商贩提供原区重置或离场的选择,回应商贩不同诉求,态度值得肯定,但他强调有关方案必须向商贩再仔细了解及咨询,稍后他将进一步与市建局会面,落实日后重置的细节安排。
根据市建局资料,观塘市中心项目是前土地发展公司于1998年公布的其中一个重建计划。地盘面积逾50万平方呎,影响约1,653个业权及约3,139人,估计项目的总发展成本达数百亿元,市建局于2007年3月启动项目的法定规划程序。
观塘市中心重建计划原定将第4及第5发展区合并发展,但由于第5区的部份楼宇地下有约100个无注册业权的搭建物,局方至今只收购了98%业权,两区已决定分开发展。其中一个搭建户5年前入禀申请逆权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