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虱风暴】验三码头26条鱼全及格 WWF:无工业污染可食用
“其实码头附近钓到的鱼食唔食得?”巨型塘虱不是人人会吃,但海边码头垂钓却是很多人的兴趣。为了调查食用安全,《香港01》上月底亦到热门垂钓的码头取鱼,包括西环、屯门和深井,三个位处香港西边海域、水质较差的码头,分别向钓鱼友搜集共26条石九公、䱛鱼和乌头仔等鱼,送交化验所化验鱼肉。结果显示,全部通过7种重金属、抗生素“硝基呋喃”以及致癌物“苯并a芘”测试。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表示香港的海鱼一般没受工业污染,可以食用,但靠近珠江的海域,如后海湾或者工厂排水口外,风险当然较高。
除了化验日本人平坂宽在锦田河钓到的巨型塘虱(【塘虱风暴】鱼肉通过三大测试 出污泥而不染?)海鱼的食用安全亦受关注。《香港01》调查由今年5月初开始,记者在佛诞假期当日到深井马湾街渡码头,却嗅到海面传来阵阵坑渠臭味。码头上有十多人在钓鱼,不少人也有鱼获。记者问了其中3位钓鱼人士,两位说最喜欢钓石九公来煲汤,非常鲜味;一位则担心水质问题,钓鱼纯为娱乐,不会食用。记者最后收集了3条石九公用作化验。往西走,记者在屯门三圣码头见海水污染看似较为严重,近岸有不少垃圾,还有一层白色的油污,记者向钓鱼人士收集了2条石九公、2条䱛鱼,以及11条小乌头鱼。另外再在西环码头,收集了8条石九公。
微量重金属但低法例标准
三个码头总共收集了26条鱼,之后交由政府认可的化验所Intertek进行化验。与塘虱一样,进行7种重金属、抗生素“硝基呋喃”以及致癌物“苯并a芘”三大检验。结果在鱼肉样本上均检测不到“硝基呋喃”和“苯并a芘”,只发现微量重金属,全部均低于《食物搀杂(金属杂质含量)规例》所列的食用安全标准。
7种重金属:物质一般在非法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出现,例如五金、机械和电镀的污水;部分农药亦含有重金属抗生素“硝基呋喃”:一种在鸡场和鱼场常用的抗菌剂致癌物“苯并a芘”:在石油产品不完全燃烧中释放,例如柴油车废气、炭烧食品和“地沟油”都有发现
验鱼内脏或另有发现
较有趣的是,深井和屯门码头的鱼肉样本较西环的样本含有更多砷(砒霜成分),每公斤鱼肉验出1至1.1毫克,均低于法例列明每公斤6毫克的标准。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高级环境保护主任(海洋)李美华对结果不感意外,她指出香港水域内的鱼基本上都可以食用:“因为香港比较少工业污染,不会有重金属等化学污染问题。最多是生活污水,如大肠杆菌超标,但彻底煮熟也可杀菌。” 加上钓到的鱼,一般体型细小,累积毒素亦相对少,不过如果后海湾,因靠近珠江,重金属污染的机会较大,又或者在工厂排水口外,风险亦较高。她又指若化验内脏或鱼肠应另有发现,例如可能找到微细胶粒,那就是另一种污染问题。
根据环保署《2014年香港海水水质》报告显示,深井码头属于“西北部水质管制区”,2014年的水质达标率仅61%,即溶解氧、总无机氮、非离子化氨氮及大肠杆菌均达良好标准的六成左右。
报告更指出,海水的总无机氮含量较高,可能与珠江排放污水和源自新界西北地区及大屿山的污水排放有关。
至于三圣码头的海域“西部缓冲区水质管制”和西环码头的“维多利亚港水质管制区”的水质达标率较佳,2014年分别是83%和77%。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