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施永青倡居屋抽签改轮候制 一次搅珠定先后

撰文: 黄伟伦
出版:更新:

历时五个月的土地大辩论,将于下月结束。四个智库组织今日﹙29日﹚合办研讨会,探讨房屋及土地政策问题。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认为,现时居屋以抽签的形式分配,是没有承担的做法,批评抽签未能解决问题,「如果得嘅,要解决贫穷问题,开多几次六合彩就得」。他建议,政府可将居屋改为轮候制度,确保市民在一定时间后,就可以「上楼」。

4个智库组织今日合办「土地房屋供应大辩论-挑战与机遇」研讨会,讨论香港当前的房屋及土地政策。(黄伟伦摄)

持续智库、未来@香港、香港政策研究所及团结香港基金,今日合办「土地房屋供应大辩论-挑战与机遇」研讨会,讨论香港当前的房屋及土地政策。

方案:第一次抽签是决定先后次序

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认为,现时居屋以抽签的分式分配,是「政府无承担」的表现。他解释,抽签只系可以解决少部分人的住屋需求,其他未能「中签」者,仍然未获得帮助,「有啲人抽咗40年都抽唔到」。他批评抽签不可以解决房屋问题,「如果得嘅,要解决贫穷问题,开多几次六合彩就得」。

施永青建议,分配居屋时,可改用轮候制度,第一次抽签是决定先后次序,之后市民就轮候等待「上楼」。他认为,此举可体现政府「有承担」,而且每个人等候一定时间后,都有「上楼」的机会。

施永青(右三)指,使用荒废农地是增加土地最快的方法。(黄伟伦摄)

促提高地积比 不抗拒填海

对于如何增加住屋土地,施永青认为,可以提高地积比,一些原本地积比原为1.5倍的土地,可以增至3倍。他解释,地积比其实有调整的空间,因为有部分地方虽然未有提高地积比,但本身已出现了不少㓥房,居住人数较原有的多,证明实际上可居住的人口较原订的多。

施永青又表示,香港并不缺乏土地,但有大量荒废农田,即使农业息微多年,都未有改变用途。他认为,增加土地最快的方法,就是使用这类荒废农地,以及一些政府现有、但又未作规划的土地。对于填海,他表示并不抗拒。

刘智鹏说,解决土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善用新界土地。(黄伟伦摄)

智库主席建议城市规划标准延至新界

出席研讨会的持续智库主席刘智鹏认为,解决土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善用新界土地。他指,受制于历史原因,新界土地一直未能善用,如果要将新界土地发挥最大作用,政府与市民就要下定决心,消除新界与港九市区的地域界线,撤除不合时宜的新界土地规划管制,将适用于港九地区的城市规划标准,延伸至新界。

刘智鹏举例,九龙城、九龙塘、深水埗、荔枝角等地区,最初属新界范围,不过1968年时,港英政府为解决人口澎胀问题,将上述4区划入九龙,按都会规划的标准发展,采取高地积比率的方式建设。他续称,根据统计署2016年的中期人口统计,上述4区容纳逾150万人,是善用新界土地的最佳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