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医院病房“阿姐”凭巧手 六呎恶煞至厌食症少女皆“驯服”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一个病房助理,各人眼中的“阿姐”,以“要有人工,先要做好份工”为原则,在公余时间四出学习手工艺,不但靠手作协助一班自觉被社会遗弃的病人重拾自信,这份工作热诚令她夺得医管局本年度杰出员工奖之一。这位“阿姐”是青山医院法医精神科病房的病人服务助理张丽萍(萍姐)。

“我乜都唔识㗎”。这一句,萍姐在短暂的专访当中至少说了三、四次,不过放满一桌的手工艺作品,证实了“乜都唔识”只是萍姐自谦的口头禅。

青山医院的法医精神科病房,是萍姐工作了8年的地方,房内主要住了涉及刑事罪行的病人。萍姐由屯门医院普通科病房转职到这里的初期,有时会被病人“眼定定望住”,后来渐渐明白,病人只是对她感到好奇,但不太懂得表达。

病人的问候信件为萍姐的工作带来推动力。(陈百灏摄)

病人由不瞅不睬到特意写信问候 成最大推动力

在每天的职业治疗活动环节,萍姐会带领病人一起做手作,其实她自己同样是手工艺新手,不惜在下班后自费学习,将技巧带回病房教病人。病人当中,有凶神恶煞的六呎大汉,亦有对手工艺完全不感兴趣的人,萍姐一般会给予病人空间,“唔理佢”,再慢慢用作品吸引他们加入。

好似有种力量,会感动到我去揾多啲啱佢哋嘅嘢可以做。
青山医院病人服务助理萍姐

其中一个最大的工作推动力,来自一个18岁的女病人。萍姐忆述那名女生患有厌食症,起初不太愿意说话,但在萍姐的“攻势”下,病人终于愿意开口谈自己的事,亦很积极一起制作手工,这位病人的情况转趋稳定后转去其他病房。

某天,有病房职员竟捎来一封来自这位女生的信。女病人在信中与萍姐分享,她在新病房的生活点滴,更惊讶的是,女病人反过来问候萍姐的近况,“问候返我‘你喺𠮶度点?有无俾人激亲?’”萍姐忆述,“好似有种力量,会感动到我去揾多啲啱佢哋嘅嘢可以做”。

两呎高的“OT Buddy”已成部门吉祥物。(陈百灏摄)

不止职业治疗 手作“拎得出去卖” 助病人重拾自信

即使因病房的限制,不能让病人使用尖锐的工具,萍姐仍能在限制之内创造无限。访问当日,萍姐展示的作品可谓五花百门,有以细小卷纸花砌成的画作及摆设,有以旧羽毛球改造而成的装饰品。

最注目的作品,是动员各病人花了廿多日时间,以折纸角堆砌成两呎高的“OT Buddy”(OT,职业治疗部的简称),现已成为部门的吉祥物。另一件大型作品,则是一台为了吸引病人而诞生的全人手制扭蛋机。

卷纸花教学牌是萍姐最满意的作品。(陈百灏摄)

芸芸手作当中,萍姐最满意的是一块卷纸花教学牌,她得意地透露,所有不懂得制卷纸花的病人,看毕这块牌都能自行做手工。显而易见,萍姐的快乐来源是病人的成功感,作品除了在医院展出,有些会在外发售,亦会制成感谢状送给来宾,萍姐一字一句的道出心底话,“病人,唔系唔得㗎”。

部门经理莫静敏(左)形容,萍姐很有责任感、是一个“有交带”的员工。(陈百灏摄)

出钱又出力 背后原因:“要有人工,要做好份工!”

提名萍姐夺奖的职业治疗部部门经理莫静敏,饶有趣味地分享遴选面试时萍姐与评审们的对话,被问到为何会出尽心力去感染病人,萍姐回答:“要份粮丫嘛!”萍姐受访时再解释,因为要有人工,首先要“做好份工”,她重申自己无想过做一件小事,便可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亦无想过夺奖。

莫静敏补充,职业治疗只是萍姐日常工作的一部份,她本身亦需负责文书工作,形容萍姐为人富有责任心,认为“一个阿姐都肯行出咁多步”,这种态度能感染其他同事为共同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