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紧夏日尾巴】处暑后点解要冲18次凉?落住雨等秋天到

撰文: 尹淑君
出版:更新:

明天是廿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一般在西历8月23日前后,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代表暑气开始潜藏起来;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又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由于此时三伏天气已过或近尾声,意味一年之中最热的天气将终止,所以如果想抓住夏日的尾巴,就要把握时间了。

而事实是,处暑后的天气其实还未到真正的秋凉,所以俗语有云“处暑十八盆”,“盆”就是指“澡盆”,是指在处暑后,仍会热得流汗还要冲凉的日子尚有18天之久,之后炎热的暑天才会就此终结。

此外,处暑因代表秋天将到,故气温有明显下降,气温变化会令处暑后常有绵绵秋雨来到,难怪民间谚语会称:“一场秋雨一场寒”,在下雨后大部分地区气温会显著下跌,所以也要小心著凉。

秋雨后天气转凉,大家要小心保暖。(卢翊铭摄)

翻查天文台的资料,去年的天气数据便跟这些描述吻合,上年“处暑”同样是在8月23日,在之前经过近两星期0降雨或微量降雨后,当天便录得了67.1毫米的雨量,令当日平均气温跟前一天下跌了4度,只得摄氏26.9度,而当日最高温度亦只得摄氏29.5,是整个8月份最低的一天。

数据又显示,在“处暑”后每隔数天就会下一场大雨,例如8月27及28日便分别录得165.3及98.3毫米的雨量纪录。踏入9月份后,雨量虽然开始减少,但每数天仍会录得数十毫米的雨量,而平均温度也逐步降低。

去年8月23日下的秋雨令气温大跌。(天文台网页截图)

然而,值得注意是在气候变化下,这个规律也会出现“反常”的情况,这或许正好解释,为何之后气温重新回升,甚至在去年9月底至10月初时,每日最高气温及平均温度曾再攀升上摄氏30度以上的水平,直至10月中旬霜降之后,即已经是秋天最后的一个节气,香港真正的秋天感觉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