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处暑】“秋老虎”快将出没!避暑防燥、滋润汤水|谢嘉雯中医

撰文: 王淑君
出版:更新:

民间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立秋”刚过,而今年8月23日为“处暑”。“处”即“止”的意思,表示炎热的夏天将要结束。北方降温开始明显。不过,位处南方的香港,白天日照仍然强烈,此种处于夏秋交替,仍然炎热不下的天气,古人比喻为“秋老虎”,形象地提醒我们小心盛夏的余热像老虎一样张牙舞爪,随时偷袭我们的健康。【编按:作者为谢嘉雯中医师】

夏天吃太多生冷食物,易伤脾胃。(VCG图片)

夏秋交替,避暑防燥

“处暑”后早晚虽逐渐转趋清凉,但日间仍然高温干燥。此时暑热容易耗费人体津液,因此饮食上要选用生津润燥的食物,身体津液充足,自然不怕“秋老虎”侵袭一家人的健康了。

醒神开学要健脾

夏天户外活动量多,易耗气伤津。如果夏天过食生冷食物,则易伤脾胃引致脾虚。脾虚的小朋友,容易表现倦怠、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以下汤水可健脾生津,趁开学前,为健康打底,精神抖擞迎接新学年。

南瓜甘温;补脾益气。(VCG图片)

1.健脾生津汤

材料:莲子30克、太子参20克、山药30克、麦冬30克、蜜枣2粒、瘦肉适量。材料洗净,一起熬煮成汤。

功效:夏天心气易浮易燥,莲子补脾止泻兼养心安神,令孩子从忙碌的暑假中,把心神平伏回来,配上太子参、山药、麦冬;有健脾益气,益胃生津之效。

2. 南瓜扁豆汤

材料:小南瓜半个、白扁豆60克、海底椰100克、栗米1条,瘦肉适量。材料洗净,一起熬煮成汤。

功效:南瓜甘温;补脾益气,白扁豆健脾止泻,配上润肺的海底椰和清甜的粟米,味道为小孩所喜。

(VCG图片)

增加津液防燥热

除了适时喝水,避免中暑外,我们可藉食疗增加身体的津液,预防秋燥。酸能生津,可多吃梨子、葡萄、奇异果、柚子、橙、杨桃等水果,既生津解渴,又可补充膳食纤维,预防小孩便秘。

以下食疗,既可清暑热,又可增津液防秋燥:

1梨子百合粥

做法:梨子削皮去核、与鲜百合、白米一起熬成粥,味道清甜可口,加适量冰糖,则可变成一道滋润糖水。

功效:梨甘、微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效。生食可清热,煮熟食则可滋阴。

2.鲜榨甘蔗汁

如小孩大便不畅、大便硬或嘴唇干燥、容易烦躁、常觉口干要喝冻饮,可让孩子喝鲜榨蔗汁以代替汽水冻饮。《本草纲目》记载:“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因此甘蔗能补脾阴,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之效。

家长要注意包装好的蔗汁成份有没有掺杂砂糖增甜,否则功效打折之余,还不小心增加糖份摄取,引致肥胖和蛀牙。

(VCG图片)

注意人群

蔗汁、梨子性味甘寒,容易腹泻的小朋友不宜进食过量。如要吃梨,则以炖煮后袪其寒性为佳,或以少量暖蔗汁为宜。

少吃煎炸防上火

“处暑”虽代表夏天结束,但仍有余热,秋天燥令当道,因此要避免进食辛辣、燥热食物,如炸物、烤肉、荔枝、榴梿等,以免伤津上火,诱发喉咙痛、暗疮、咳嗽、便秘等燥热症状。

早睡早起护肺气

古人认为人的生活作息应随四季而有所变化。秋季养生宜早睡早起;早睡可避免秋天肃杀的冷风并增强抵抗力,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畅,减低秋天罹患呼吸疾病的机会。小朋友暑假时因不用上课,容易晚睡晚起床。趁开学前,父母可开始调节小孩早睡早起的生理时钟,睡眠充足,自然能精灵开学不赖床。

注:以上食疗只供参考,各人体质不同,服用前宜咨询注册中医师或家庭医生。

谢嘉雯中医师

两孩之母的中医妈妈。深信中医之博大精深,除治病外,更关乎一种生活态度。

个人博客: http://cmptse.blogspot.com/

《香港01》App,浏览更多亲子资讯,立即下载: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