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四大专业学会称填海不涉收地 发展相对容易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现正举行公众咨询,填海选项一直备受争议。香港建筑师学会 、香港规划师学会、香港园境师学会及香港测量师学会今(22日)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指填海不涉及收地程序,故发展会相对容易。不过,他们强调每个学会都有自己看法,不能排除公众咨询中任何一个选项。
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郭岳忠指出,寻觅1,200公顷土地仅“基本要求”,本港造地应“越多越好”,并可设立土地储备制度。
四大学会指出,土地供应是复杂过程,不是在“点心纸”选出一至两个选项,就可解决问题。他们指出,按客观事实,政府完成填海后,由于相关土地不涉及私人土地,故不需要复杂的收地程序,故填海会较容易。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陈沐文补充,每个学会都有自己看法,故不能排除任何一个选项。他又指,建筑师学会不反对填海,但政府应先有做好规划。
填海具可行性 惟要考虑细节
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郭岳忠指出,现时可供发展的土地中,有四分一土地均由填海所得,惟过去10至20年的填地面积,平均过年只有40公顷,加上相关土地大多用作基建建设,故填海面积犹如“近乎零”。他指出,测量师学会认同填海是可行选项,但须考虑填海细节,包括填海方式、选址等。
香港规划师学会会长龙小玉亦指,学会不排除填海造地的选项,惟她强调,填海的细节才是最重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造地用途、范围等。
土地短缺多于1,200公顷
根据《香港2030+》,本港未来30年的所需土地,尚欠最少1,200公顷土地。郭岳忠指出,1,200公顷只是“基本数字”,又坦言1,200公顷一定不足够,“当然争取越多越好,觅地多了,其实可以做储备。”
陈沐文又指,未来发展“生地”及规划时,建议政府可先与专业人士商讨,以避免冗长及重复程序,加快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