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四大学会:可供发展土地不足 应多管齐下开发土地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辩论”将于9月底结束,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将撰写报告,年底前提交政府。香港建筑师学会 、香港规划师学会、香港园境师学会及香港测量师学会今(22日)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强调未来30年的土地供应短缺 ,并缺乏“熟地”储备。
四会认为,香港应有长远而清晰的土地储备策略,以满足未来的土地需求,又称未来难靠数个选项解决问题,必须要以开放态度考虑各选项。

四大学会认为,香港应有长远而清晰的土地储备策略,以满足未来的土地需求。(王洁恩摄)

未来土地供应短缺 缺乏可供开发土地

四大学会指出,根据《香港2030+》预测,本港未来30年的所需土地,尚欠最少1,200公顷土地。他们又指,香港过去20年无大规模开发土地,填海面积更较过去大减8成,“熟地”供应更不足。

他们解释,根据《长远房屋策略》,目前觅得的土地只限于未来10年兴建23.7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远落后于目标28万个单位,加上不少土地为“生地”,即未经开发,不可直接建屋的农地及荒地,故发展前要通过冗长的法定咨询等,发展年期料需11至14年,预计未来落成量会更少。

他们指出,未来因应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人口结构老化等,将增加对土地资源的基本需求,故香港需增强可供开发土地的供应。

应建立土地储备 不应排除任何方案

四会认为,香港应有长远而清晰的土地储备策略,以满足未来的土地需求,并可根据市场情况提供稳定的土地供应。

他们又指,香港开放型性的经济结构及投资环境易受到外围政治经济波动冲 击,故政府需要有足够土地储备,才能配合适当的需求管理措施。他们又指,有关土地储备策略应是全面及持续的,以满足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土地需求。 

他们又指,根据四会多年来的专业经验,按香港的法定咨询及审核机制,要创造或改造形成可供开发的土地,每种土地都具限制及不确定因素,开发建设过程所需要时间及结果难以预料,故应以开放及务实态度考虑各种造地策略,并以以宜居城市为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