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发展郊野公园边陲惹质疑 黄远辉:可考虑补偿机制

撰文: 张嘉敏
出版:更新: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今日(20日)出席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委员会会议,就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区及填海等议题回答委员质询。小组主席黄远辉指,会研究郊野公园边陲地区补偿机制,即被划入发展地区的面积,会以同等或较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划入郊野公园范围作补偿。但有委员批评,到底如何决定边陲地区的生态价值,亦担心先例一开会为更高生态价值地区发展“开路”。早前有消息指,小组将提议政府以公私营合作模式发展私人农地,并以“五比五”作公私营房屋比例,黄远辉再度指没有这个想法,但承认正研究以公私营合作方式释放私人农地。

在会上,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的做法于受到不少委员质疑,有委员斥小组提出的土地选项及填海有前设,并质疑补偿机制的可行性。

委员文志森博士质疑补偿机制可行性,包括如何介定边陲地区的生态价值。他担心一但为发展边陲地带立了先例,会为陆续发展海岸公园等高生态价值的地区舖路。他又质疑小组建议的成效,“小组唔系最后执行者。”委员陈嘉俊质疑如何于土地短缺下,再另觅高生态价值的地区补偿。委员刘大伟则斥发展边陲地带,将影响郊野公园核心地区。

渔农界立法会议员何俊贤则批评,政府对填海选项有前设,“到底林郑一票值几多。”他批评小组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建议应考虑扩阔本港海上管辖范围,以提供足够空间发展渔业。

黄远辉于会后否认公私营房屋“五五比”的说法。(张嘉敏摄)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黄远辉回应质询指,现时房协正就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分别于大榄隧道收费站及水泉澳一带设立2个试点,研究其生态价值及发展可行性。而补偿机制为较多公众提及的建议,现时并未有定案,但他提出红花岭可能是其中的补偿选址。但发展最终须考虑公众意见及试点研究结果。

他于会后指留意到有消息提及公私营合作方案,他承认小组有就以公私营合作模式释出私人发展商持有农地作讨论,由于公众存有对官商勾结的疑虑,故须于公开透明的方式下进行。惟他否认报道指小组拟议于私人农地上,公私营房屋会定于“五五比”的讲法。

小组将于8月以电话随机方式收集约3000份问卷,并于公众咨询期结束后综合意见呈交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