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间食肆组“低钠联盟” 研究推低钠餐单

撰文: 黄伟伦
出版:更新:

社会近年关注健康饮食,政府亦成立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推广低钠少糖的饮食习惯。半岛青年商会招募了69间食肆,包括东海集团、叙福楼集团等,成立“低钠联盟”,与营养师合作,研究推出低钠餐单,并于每月15日,不主动主动提供额外酱料及调味料。商会又发布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港人虽然对钠有一定的认识,约六成人知道过多钠会对身体造成祸害,但因生活习惯如需要经常外出进食等,都成为近半数受访者实行低钠饮食的最大阻碍。

半岛青年商会社会发展组进行一项饮食调查,发现近半数受访者因经常外出进食而难维持低钠饮食。(黄伟伦摄)

低钠联盟成员包括连锁集团

为了推广大众出外用膳时,实践低钠饮食,半岛青年商会表示,将每月的15日,定为“全城低钠日”,并招幕69间食肆成立“低钠联盟”,成员会与营养师合作,研究推出钠含量较低的低钠餐单,并会响应“全城低钠日”,不主动提供额外酱料及调味料,同时提供新鲜腌制的食物。

“低钠联盟”成员不乏知名食肆,例如东海集团的东海酒家、东海荟;叙福楼集团的牛角日本烧肉专门店、牛涮锅、御苑。商会会长何卓燊表示,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健康,希望将低钠饮食形成社会恒常不变的习惯,减低市民患上心、脑血管病的机会。他又指,商会正继续招募其他食肆,包括连锁快餐店加入“低钠联盟”,希望成员会愈来愈多。

“低钠联盟”的成员名单。(半岛青年商会提供)
澳大利亚注册营养师黄兆章。(黄伟伦摄)

市民难改外出饮食集惯

虽然政府、民间,甚至代表商界的食肆,都有尝试推广低钠饮食,不过,要改变市民习惯并不易。商会委托香港大学食物及营养学助理教授雷震宇及其团队,于今年6月展开一项调查,成功访问853人,了解受访者对食品中钠含量的认知。

调查结果发现,虽然有72.5%受访者,正确回答减少钠摄取的可行方法;66.4%知道每人每日钠摄取量上限;60.5%明白摄取过量钠质,会导致增加患上疾病的风险,但有50.6%受访者认为,在实行低钠饮食时,最大的困难是生活习惯的限制,如较多时间于食肆进食,其中在19至55岁年龄中,有72.8%认为此为最大困难。

有份负责是次调查的澳大利亚注册营养师黄兆章认为,调查反映市民虽对钠有一定认知,亦知摄取过多的风险,但受制于生活习惯,例如长工时等,令他们难以实行低钠饮食。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及传达科首席医生吴志翔(左)、半岛青年商会会长何卓燊(右)。(黄伟伦摄)

近四成56岁或以上受访者不认为需要低钠饮食

调查又发现,在56岁或以上的受访者当中,有38.6%认为,未有需要实行低钠饮食的需要。黄兆章认为,反映了他们可能低估自身的钠含量,以及过多钠的严重性。

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及传达科首席医生吴志翔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的钠摄取量上限为5克盐,但根据卫生署2015年的数字,港人每日的盐摄取量为8.8克,超出世卫标准。他强调,如果长期摄取过多钠,可能引致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其中年纪愈大者,风险愈高,促请市民多加注意进食时的钠含量。

半岛青年商会建议,政府应加强抽查预先包装食物,以及食肆所提供膳食的钠含量检验频率,供消费者参考。另外,商会又建议,政府应委派注册营养师到校,及早推广低钠饮食。黄兆章亦提醒,市民不要单凭味蕾,就判断食品的钠含量,因为部分味道清淡的食物,如乌冬、面包,亦属高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