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良忆任局长时“日日打仗” 官员在横洲事件“瞓喺度都中枪”
上届政府风波不断,由高铁、铅水事件、横洲风波等,争议议题数之不尽。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将出新书《不能回避的现实》,大谈过去种种感受。他指出,运房局是当时大争议的问责局之一,令他每日疲于奔命,即使周六及周日亦要处理立法会文件。他又指,当年的横洲事件政府有“冤情”,又指他们被“无限上纲”。他指出,“摸底”是江湖规矩,无论图书馆、骨灰龛的项目,政府同样要向地区人士或议员“摸底”。
争议不断 如“日日打仗”
他称在担任局长前,已早作好“热厨房”的心理准备,惟运房局是当时大争议的问责局之一,令他每日疲于奔命,“去到某一阶段,我和同事们看化了,日日都打仗,争议事件好多,甚至成为常规,我们更说笑,运房局的争议可一个盖一个。”
他又指,部分事件并非由该届政府而起,例如铅水事件,惟作为政府官员,仍要为当时政府认错。面对诸多争议,他称当时无特别怨言,但笑言:“这就是Life(生活)。”
促运房局一分为二
他指出,当初担任局长时,即使文书工作亦不少,立法会每周也向局方提出质询,他周六及周日亦要处理答案,更直言:“当时书面问题少一点都觉到好彩!”
张又指,担任局长后才发现现实有不少制肘,令目标有一定距离。他以大埔的公屋项目为例,当时立法会申请相关基建的费用时,部分议员多番要求局方提供文件,工务小组拖近三个月才能完成。
他指运房局的职责太广,造成沉重负担,建议“运输”及“房屋”能分开处理。
为横洲事件喊冤
张炳良任内,被指在横洲事件中,政府向乡委会“摸底”,令人质疑官商乡黑。他指出,政府于上述事件被“无限上纲”,更称他们被冤枉。他解释,横洲公屋项目是正常项目,考虑到收地等的复杂性,才将计划分期推出。
他又指,“摸底”是江湖规矩,无论图书馆、骨灰龛的项目,政府同样要向地区人士或议员“摸底”,否则难以上大会。他又指,“摸底”并非正常会议,故不一定会有会议纪录。
他形容,社会对事件的评价对部分政策局的同事不公平,又指他们“瞓喺度都中枪”。不过,他称政府从事件得到教训,日后纪录会议时会更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