㓥房户屋企热过街 元朗最热 室内气温高达42度 居民呻辛苦
撰文: 郑翠碧
出版:更新:
今年五月天气异常炎热,天文台连续半个月发出酷热天气警告;天气热,市民往往想留在家中避暑,但一众蜗居在㓥房、板房、笼屋等不适切居所的居民,就偏偏宁愿流连街上,只因他们的家比室外更热。有调查发现,大部份笼屋、板房、㓥房及天台屋的室内气温都远高于室外,其中观塘及元朗㓥房的室内气温最高可达摄氏37度及42度。
调查:逾八成单位室内气温较室外高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在今年6至7月进行问卷调查及气温量度,在27个不适切居所中设置温度计,发现逾八成单位的室内气温较室外高,当中以天台屋最热。调查发现,以地区计,元朗最热,室内气温高达42度,其次是观塘及深水埗。而深水埗的室内外温差最多,室内比室外高出5度 。
两成受访者表示“热到想死”
调查又显示,高温影响了居民的情绪、社交及家庭关系,47.2%受访者表示高温之下,情绪不稳或脾气差了,两成人更表示热到想死,情绪抑郁,一成八受访者指与家人争吵多了。高温亦影响健康,调查显示,在高温下,四成居民表示热到无法入睡,三分一的居民表示较易病,而且热到病,热到不时头晕、发烧、呕吐、感冒,甚至中暑。
调查并指出,居民为应付高温,需增加额外支出,如多开风扇、冷气、多用水等,额外支出占入息比例中位数最高可达一成,约2500元,支出庞大,有居民指在忍无可忍时,才会开一阵冷气。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戚居伟建议,政府应每年向居民发放3000元的高温津贴,要求业主为每个㓥房户安装独立电表。他又建议政府审视现有土地,将未有用途的土地用作兴建过渡性房屋,并应建造及善用中转屋,以及恢复N无津贴,并为轮候公屋超过3年的㓥房户提供租金津贴。长远而言,他建议政府调升公私营房屋比例至八比二,及拨款100亿元推行过渡性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