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线.政策分析】两铁合并外判监管 政府重犯西铁事件的错?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港铁沙中线近日持续爆出工程丑闻,延误上报政府,更以“公众假期”为由迟交报告,引起广大不满。但政府除严词批评外,至今也拿不出任何实质措施惩罚。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对港铁“无王管”、犹如独立王国问题的关注。
只不过,参照过往九广铁路在西铁事件上的教训,政府在监管“公家”铁路时往往千疮百孔,成为另一个极端,管理层更被指有“傲气”、“耍官威”。因此政府在2006年拍板落实两铁合并,实行“地铁食九铁”,交由一间独立的上市公司统筹铁路,希望透过“市场力量”改善管理。
可是政府此举只是试图将铁路监管责任“外判”予新成立的港铁,眼不见为净,核心问题从没有解决过,以至过分纵容港铁。所以港铁4年前可以爆出高铁超支延误丑闻,到今日可以再出现沙中线工程“甩漏”,将错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沙中线红磡站爆出工程造假丑闻。(资料图片/林若勤摄)

延伸阅读:【沙中线.拆局】计划拖拉近30年 由“肥猪肉”变“猪头骨”

九铁管理问题丛生 “西门子事件”惹广泛不满

在80年代前,九铁是政府一部分。自1982年,政府实施《九广铁路公司条例》,政府仍然全资拥有九铁,不过管理架构独立于政府以外,希望提升管理效率。政府则成立九铁公司管理局,以类似上市公司董事局的方式监察。

不过这种管理方式实行起来问题丛生。九铁架构独立后“唔汤唔水”,钱是用政府的,但政府控制不住管理层,以致管理层自把自为,把九铁变成“独立王国”。尤其前库务司及运输司杨启彦自1996年起,兼任九铁主席及行政总裁,并找来多名前高官加入九铁,管理层又可自行厘定薪酬,九铁被指成为“退休高官俱乐部”。管理局更曾被揭以公司名义购买游艇、名贵私家车等,却同时加票价,惹来公众非议。

2000年代初,九铁发生多宗影响公众利益的丑闻,当中西铁“西门子事件”更是轰动全港。话说当时九铁建造西铁工程期间,车务控制中心通讯系统承建商西门子公司无法按照合约如期交货。2002年初有传媒揭发,九铁为免西铁延迟通车,非但没向西门子索偿,反额外补贴1亿元予对方,被批评违反合约精神及开坏先例。

当年九铁兵变,时任九铁主席、现任立法会议员田北辰是风眼中心。(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延伸阅读:港铁沙中线丑闻 监管制度被质疑 “佛系”管理还是知情不报?

委田北辰任主席尝试整顿 “兵变”收场

在公众炮轰下,政府尝试过加强对九铁管理,当局于2001年修订《九广铁路公司条例》,将管理局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分拆,杨启彦留任行政总裁,政府则另外找来田北辰担任九铁管理局主席,外界认为此举意在整顿九铁。

田北辰入主后,确实加强公司内部管治,大幅提高透明度及加强问责。例如原先只有延误20分钟以上的事故须对外通报,但田北辰要求改为8分钟;在西门子事件爆出后,他在记者会中公开表示与杨启彦“不是好朋友”,更指管理层有“傲气”,杨启彦最后亦公开道歉;2005年底东铁出现故障,事后发现有车组件出现裂痕,田北辰为平息不满迅速向公众道歉,又慨叹一人之力“无法改变公司文化”。

但顺得哥情失嫂意,田北辰加强对内管治,承认公司内部问题,固然减少公众批评声音,不过对内就被指“唔帮自己人”,影响士气。2006年3月,20名管理层发动“兵变”,尝试迫使田北辰下台,批评他干预过多,制造“责难文化”。最终政府出面摆平事件,田北辰留任主席,发动事件的管理层亦受处分。

港铁管理层早前举行记者会为沙中线钢筋事件解画,但未能释除公众疑虑。(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延伸阅读:【沙中线.拆局】一场黑色暴雨冲散港铁管理层 马时亨步后尘?

私营化为当时大方向 加速两铁合并

“兵变”一役显示九铁官僚问题已病入膏肓,想加强管理太过困难,适逢该年代政府正在推动部分公共服务私营化,先后已将地铁、领汇等拆售上市,当时的盘算,是只要透过市场力量的监督,就有助提升效率。于是,政府顺理成章加快两铁合并步伐,促进两铁谈判,时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现任港铁主席马时亨是代表政府的负责人之一。

最终政府与两铁达成共识,九铁将服务经营权租予地铁50年,新公司由原地铁公司主导。以当时政府的思维,私营化是铁路服务的大方向,而由上市公司董事局监察,可以避免再重演当年九铁的官僚问题。政府当初“管唔掂”九铁,于是将其并入地铁,原先的问题“时运高睇唔到”就算,把责任外判给新组成的港铁处理。

两铁合并后,港铁仍事故连连。其中今年1月东铁线就发生大瘫痪,引致大批乘客逼爆月台和站外。(资料图片/张浩维摄)

延伸阅读:【东铁瘫痪.政策分析】港铁坏完又坏 新加坡“驱邪”经验堪借镜

港铁变成更大独立王国 “傲气”更胜九铁

不过经过十年的发展,显示公共服务私有化同样不是出路。因为港铁以商业机构自居,决策必以股东及商业利益行先。所以故障问题未能妥善解决之下,港铁仍连年加价,引起公众不满。

在2014年高铁延误丑闻爆发后,政府同年委任4名高官或前高官加入港铁董事局,外界均认为此举是加强整顿港铁。可是论实际运作,港铁在决策、人事管理及日常营运上,管理层都有极大自主权,“政府代表”就算坐在董事会中,角色功能也有限,在会上的讨论内容亦没有公开,公众无从监察。

最后酿成的客观结果,就是政府即使身为最大股东,亦无法控制港铁,原有问题亦一而再发生。当日港铁承认内部通报机制失效,导致未能及时公布高铁工程延误;到今次事件,港铁驻地盘监工也没有将工程问题上报管理层,再次引来“欺上暪下”指控。对比4年前,甚至多年前的西铁西门子事件,没能汲取一点教训。

尤有甚者,马时亨早前在回应高铁试行问题时爆出“我哋话畀你听OK就得”金句;路政署早前勒令港铁在周一(6月18日)前提交土瓜湾站工程问题报告,港铁却以“公众假期”为由迟交,回望当天的九铁,这种“傲气”又是否似曾相识?

特首林郑月娥曾称,港铁是3座管治“大山”之一。(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沙中线】港铁无视死线迟交报告 政府应加强汇报及监督机制

私营化也不是出路 政府如何是好?

因此,政府当日如意算盘是将九铁问题“打包”入上市公司地铁,希望以私营化方式解决管理积习问题。偏偏今日的状况,证明两铁合并只是将一个极端推至另一个极端,港铁管理问题同样多的是,沙中线工程一连串丑闻,只是问题的其中一个体现。

田北辰当年大力改革九铁,被指步伐过快,触动既得利益者而失败告终,但至起码有心面向公众。今日港铁这个更庞大的独立王国,丑闻愈揭愈多,政府又能否再次“狠下心肠”大动作整顿港铁,填平这座特首林郑月娥口中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