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东北】长者欠服务支援 八旬长者晕倒至翌日才获社工发现
现时古洞仍近千名长者居住,惟多年来仅得信义会灵合长者健康中心进驻区内,以自负盈亏形式投入服务,为居住偏远、缺乏支援的乡郊长者提供服务。信义会服务主任陈惠芳表示,驻于市区的服务机构到乡郊提供服务成本高,而长者亦较难走到市区接受长者服务,形容目前上水乡郊的“到位”服务很少,其中心120名长者会员中,更有七成人从无接触过社会服务。社署回复查询时指,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的规划是参考《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而制订,即每一间综合家庭服务中心都有清晰的服务地域范围,为约10万至15万人口提供服务。工党立法会议员张超雄批评,规划标准往往未能回应地区需要,如古洞或其他乡郊地方将经历新发展,长者生活面临巨变,安置及适应困难特别多,认为标准已不适用。
独居长者不良于行 仅获信义会安排一周两次送饭服务
政府早于10年前,把古洞北、粉岭北和坪𪨶等农地划为新界东北新发展区,计划料影响逾万名居民,当中更有逾千名独居及“双老”长者,而独居的77岁曾寿妹便是受计划影响的居民。
因年幼时曾发高烧或伤及双脚的神经,寿妹的双脚膝内翻、步行时呈“内八字”,访问当天寿妹亦须两枝拐杖协助才能走路。他说,过往可独自外出买𩠌,但随年岁增长已不良于行,现时经常独留在家,仅获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安排一周两次的送饭服务。
失足晕倒地上6小时无人知
在今年1月,寿妹曾失足晕倒在地上六小时,直至社工翌日到访才发现。她坦言,现时依靠每月3,600元的综援金生活,无法承担聘请私人陪诊员或社区照顾员的费用,只能轮候公营服务。
信义会服务主任陈惠芳表示,寿妹将会接受社署统一评估,轮候公营院舍及外展服务,如物理治疗服务等,“料等院舍都起码等3年,外展服务就真系预计唔到,太多人轮候。”
市区服务机构到乡郊提供服务成本高
上水乡郊范围属社署上水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此外亦有其他非牟利机构,向古洞北石仔岭一带提供服务,包括港基督教女青年会秀群松柏社区服务中心、凤溪公立学校凤溪长者邻舍中心等。然而,现时仅得信义会灵合长者健康中心进驻区内,以自负盈亏形式投入服务,为居住偏远、缺乏支援的乡郊长者提供服务。
据悉,上水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的前线社工,日常仅处理其他非政府机构社工转介的郊区个案,亦因上水社区个案繁多、难以亲身到乡郊提供服务。信义会服务主任陈惠芳表示,驻于市区的服务机构到乡郊提供服务的成本高:“系公共屋邨服务到20个,入黎乡郊先服务到一个。”
陈续说,中心有提供不同的乡郊福利服务,包括一周两次的乡郊送饭服务、社会饭堂及探访活动等。然而,中心资源来自信义会及其他机构的捐款及帮助,亦碍于人手不足,不少中心活动须义工协助才能顺利进行,如乡郊送饭服务须有车牌的义工帮忙,才可把饭盒由市区送到郊区。
社工:不想社会发展变样牺牲长者晚年
陈惠芳坦言,若要求其他机构于古洞内开设服务中心提供服务也“无可能”,更形容目前上水乡郊的到位服务少:“同事唔系唔想做,但古洞太大,有其他据点。”
陈惠芳提到,中心于在2016/2017年度接触逾500名当区多位长者,占区内约六成的长者人口;而现时中心的120名会员中,更有七成长者没接触过社会服务:“长者除咗基本需要,仲有Social need(社交需要),古洞除左信义会,一间长者中心都无。”
她批评,政府在发展新市镇同时,却漠视区内长者需要:“我哋唔想社会发展系要牺牲长者晚年,所以我地留喺度想同佢地走埋最后一段路。”
社署:服务中心按人口、地理特征设置
社署回复查询时表示,上水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去年共处理约百宗居住在古洞北石仔岭一带的个案;而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分别在粉岭北及古洞北新发展区各设一队社工服务队,会适时把有福利服务需要的个案转介予综合家庭服务中心跟进。
问及为何没在古洞及石仔岭一带设社区服务中心,社署则指按《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每一间综合家庭服务中心都有清晰的服务地域范围,为约10万至15万人口提供服务。而服务地域范围除了以所服务人口厘定,以及根据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及地区需要等多种因素而订定,包括有关设施使用者的人口、人口特征、地理因素、现有设施供求情况。
张超雄批社署制社区服务标不适用
工党立法会议员张超雄坦言,社署参考《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而制订正规社区服务中心,目标服务10万至15万人口,批判社署制订社福服务的标准往往未能回应地区需要。他解释指,不同区域的服务需要相差很大,如古洞要经历新发展,长者生活面临巨变,安置及适应困难特别多,认为规划标准根本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