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东北】八旬夫妇面临收地未获安置:我哋系砧板上一块肉

撰文: 文雪萍
出版:更新:

新界东北发展计划中,会将现时上水乡郊位置将会发展成不同的新市镇,料涉及总人口逾17万。八旬夫妇陈棠和高顺好,现时居于石仔岭一间寮屋,两老相依为命自给自足数十载。夫妇近年健康走下坡,好姐曾感不适要求送院治疗,惟家门前多年来都没设行人路,即使救护车到达亦仅可停在邻居门口,当时他棠哥扶著妻子在黑漆中蹑手蹑脚的走山路、登上救护车:“有轮椅都无路推入黎。”然而,在数年前棠哥接获政府通知,指其居所已纳入新发展区及将会面临收地。他坦言,目前未有政府人员接触他及交代任何安置方案:“感觉我地系砧板上嘅一块肉。”

棠哥笑称,这次首次牵著妻子的手。(郑子峰摄)
棠哥已和妻子住在古洞数十载。(郑子峰摄)

仅得山路通往居所:“白车都入唔到黎。”

新界东北发展计划中,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范围覆盖614公顷,涉及总人口约176,900。石仔岭花园约千名长者面临搬迁,在同一命运下,还有住在石仔岭寮屋的82岁陈棠及87岁高顺好。两夫妇相依为命,在乡郊自给自足,并依靠每月合共约7,000元的综援金生活,为了节省开支,更不时以柴生火煮食。

然而,两人近年身体情况走下坡,棠哥和好姐分别患心脏病及俗称“三高”的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今年一月,好姐因身体感剧痛,棠哥见状便致电寻求紧急救援服务。奈何,家门前没设行人路和路牌,救护车只能停在邻居门口,因为救护人员指山路没有街灯,无法前到其居所;棠哥须扶著妻子摸黑徒步约两百米长的山路自行登上救护车:“无办法,有轮椅都无路推入黎。”

棠哥称,去年已向政府申请有关改善行人路工程。(郑子峰摄)

家前无路 义工探望都滑倒

棠哥续道,去年已向政府申请有关改善行人路工程,盼早日设有行人路。信义会服务主任陈惠芳亦称,地政总署自去年8月发出通告,咨询附近居民意见,若没有收到任何反对通知书理应可展开工程。然而,陈棠曾透过社工二次致电署方人员查询有关工程进度,只获回复“进跟中”却没有下文。

现时棠哥门外的“路”仅用防滑垫和砖瓦堆砌而成,陈惠芳坦言,过往有义工在前往探访陈棠夫妇期间,因天雨路滑而跌倒:“义工都滑亲,更何况长者。”

新界东北发展计划中,近千百长者即将面临搬迁。(郑子峰摄)

民政处:如港铁公司没反对 料今年年中可施工

地政总署回复查询时指,地政总署遂按既定机制在现场张贴告示,期间没有收到反对意见,并已将有关结果回复北区民政事务处。民政处则表示,收到有关工程申请后,随即开展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联同包括陈棠在内的工程申请人进行实地视察,以确认工程的位置及相关地点的实际情况。

民政处随后就该工程咨询有关部门及地区人士的意见,并获元朗地政处知会有关行人路的部份路段涉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铁路防护及归属边界。民政处现正就上述事宜咨询港铁公司,并已向元朗地政处申请拨地。如港铁公司没有反对,预计工程可于2018年年中动工,施工期约一个月;惟记者追问港铁公司的反对咨询期何时完结,对方仅回复未有相关资料提供。

数年后,古洞的面貌或已物是人非。(郑子峰摄)

社工:勿为发展牺牲长者晚年

新界东北发展计划中,区内近千长者即将面临搬迁,棠哥的居所亦已纳入新市镇发展区域,未来将会收地改建为古洞站。步入晚年,生活仍未见安稳。他坦言,目前未有政府人员接触他交代任何安置方案:“感觉我地系砧板上嘅一块肉。”棠哥谈到未来或要搬到市区、入住公共屋邨等,显得一脸惆怅:“我就仲可以,但我惊佢(太太)落左楼唔识返屋企。”

陈惠芳则说,重新认识新环境对长者而言非易事,若不识字的长者搬到公共屋邨,每栋大厦的外观都一式一样,外出后有机会无法认路回家:“所以中心搞紧识字班比长者识字,等佢地搬到屋邨都认到座大厦名。”她盼政府可多与受影响的长者沟通,了解他们需要作出适合安排,不要为发展牺牲长者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