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殊教育治疗透明度不足 家校合作不彰 家长:影响成效
为帮助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教育局以“三层支援模式”向主流学校提供不同级别的资助额,为不同程度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学习支援。
不过有家长指出,至今仍不知子女的资助级别,言语等的相关治疗更较学前教育时大减四倍。她又指,校方并无交代进度报告,令家长难以掌握实际情况。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智爱家长会指出,支援模式的制度透明度不足,家长难以得知子女的受惠情况,而校方亦无向家长汇报治疗进展,家长难以在家中配合治疗,影响成效。
家长:好有落差!
Pingu的儿子现就读小一,早前被确诊语言迟缓及专注力不足。她指出,校内并无提供“支援服务学习进度报告”,学校虽然每月安排一次语言治疗,惟治疗师从来未有谈及进度,“有时候都唔知小朋友系学校做咗咩,屋企都未必训练到。”她更指出,至今亦不知儿子的支援级别。
她又指,儿子就读学前教育时,每月共有4次治疗,但自升读小学后却递减至一次,她坦言:“好有落差!”
影响治疗进度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智爱家长会主席何咏霜指出,制度透明度不足,加上资助的运用由校方负责,家长难以得知子女可受惠多少资助金额。她建议局方加强对“校本支援服务”的监察,让家长更了建子女所获的支援及安排。
总主任梁丽芬又指,言语治疗讲求日常训练,若家长不清楚治疗进度,难以在家中与子女训练,影响治疗成效
加强沟通助家长安心
Joby女儿现就读小二,早前被确诊自闭症、专注力不足等。她指出,女儿亦试过用笔盒敲打其他同学,亦曾在早会无故大叫,她坦言:“唔好讲升小学,幼稚园已不停被投诉。”
不过,她称学校提供不同渠道,让她得知女儿的情况,而老师亦不停鼓励女儿,让她有多一重安心。
何咏霜指出,教育局应确立特殊教育统筹主任(SENCO),以统筹校本支援服务的角色,专责促进家校沟通,定时向家长发放支援服务资讯,以纾缓家长情绪及增加对学校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