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拖延交医疗报告一年半 死因庭开不成 家属促院方交代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一名83岁老翁于2016年5月,在玛丽医院深切治疗部留医时(ICU)被护士拔错喉,出现血管栓塞,老翁在三日后死亡,死者儿子祁志辉批评玛丽医院延误近两年,才于今年2月向警方提交先父的医疗纪录,违反8个星期的服务承诺。祁志辉在父亲离世两年后的今日(30日),向玛丽医院行政总监陆志聪医生发信,质疑院方延交文件,致死因庭未能调查案件,是意图令病人家属错过提出民事诉讼的三年期限。他促请院方交代拖延递交文件的原因及调查结果,又指会根据院方的回复考虑进一步的行动。

83岁老翁祁枝2016年因心肌梗塞,留医玛丽医院ICU期间,被护士错误拔去颈部洗血导管,致血管栓塞,于同年5月30日离世。院方事后公布调查报告,指护士对血管空气栓塞风险认知不足,建议临床部门推广及提升拔除导管安全做法,并就事件致歉,死者家属其时去信医管局投诉,以及向医务委员会和护士管理局投诉涉事的3名医生及5名护士。

死者儿子(左一)曾于2016年召开记者会,交代事发经过。(资料图片)

服务承诺8星期 院方花80星期才提交医疗报告

今日是死者的第二年死忌,但原来死因庭一直未能展开案件的死因研讯,原因是死因庭需待警方搜集资料,包括病人于涉事医院期间的医疗纪录,以及专家意见,才可完成死亡调查。死者儿子祁志辉傍晚接受《香港01》访问时透露,警方早于2016年已向玛丽医院发信,要求院方提供医疗纪录,并在院方逾期未交时按程序提醒院方,但玛丽医院一直未有理会,至今年2月才于媒体查询之下,急急向警方提交。

祁志辉批评,医院用了近80个星期才向警方提交先父的“牌板”,是最简单的医疗报告,只需简单影印便可递交,他自己亦曾向院方索取该文件,只需约一个月时间便到手,惟现时院方交文件时间远超服务承诺的8个星期,他形容为荒谬及非常不合理。而院方亦曾表示会就延迟提交文件作调查,但至今未有结果,他遂向玛丽医院行政总监陆志聪医生发信要求院方清楚交代事件。

信中提出五大有待厘清的疑团,包括要求院方解释拖延交文件的原因、拖延交文件的部门及负责职员、迟交文件责任谁属、院方处理医疗纪录的流程,以及要求陆志聪于10月调任港岛东医院联网总监前交代,如何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

死者家属批玛丽医院拖延提交医疗报告,致死因庭未能开庭。(资料图片)
医委会及护士管理局向死者儿子表示,需待死因庭结果才可处理投诉。(资料图片)

民事诉讼期限仅余一年 死因调查无了期 连带拖延投诉医护进度

祁志辉表示,院方虽已向警方提交医疗纪录,但警方仍需寻求专家意见,才能将资料呈上死因庭,与此同时,提出民事诉讼的期限只得三年。祁志辉仍未知道警方会几时完成专家意见部份,但民事诉讼必须在死因调查完成后才可提出,自己虽然未决定是否提出民事诉讼,但质疑院方延交报告是意图让家属错过提出民事索偿的期限。

此外,医委会及护士管理局亦向祁志辉表明,需待死因庭有结果才会处理案件,祁志辉慨叹,处理案件要排期,若要展开聆讯又要排期,“可想而知要等几耐”。他狠批现时的“所谓”制度未能保护病人及家属权益,同时对病人家属因投诉医生而被社会误解责骂感无奈。

等待看似无了期,祁志辉指,争取公道过程中偶有软弱的时候,亦曾担心自己会不够毅力继续,但他的目标清晰,只希望为父亲取回公道,不想其他病人再受先父的同一遭遇。

彭鸿昌同日向医管局发信要求跟进事件。(资料图片)

病人组织向医管局发信促跟进

关注病人的权益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同日向医管局行政总裁梁柏贤医生发信,要求医管局跟进事件。彭鸿昌在信中提到,延交医疗文件并非单一情况,所属组织有五宗个样均已等候死因研讯逾一年半,个案或同样涉及医院迟交医疗纪录。他促求医管局指示公立医院按警方指示配合调查,并按服务承诺分别于40日及8星期内向警方提交医疗纪录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