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医院护士疑拔喉过程犯错 83岁老翁血管栓塞亡
撰文: 张善彤 黄卓然
出版:更新:
玛丽医院日前出现严重医疗事故,一名83岁男病人今年4月因主动脉瘤到玛丽医院进行支架植入手术,5月19日再次入院覆诊,其后曾接受手术。病人在上周三(25日)因急性心脏病入住深切治疗部,医生在其颈静脉装上导管,方便注入药物治疗。两日后,病人情况趋稳定,护士为其拔除喉管时却未按正常做法,即安排病人头部低于脚的姿势,而是在病人坐着时拔喉,结果男病人10分钟内情况急剧转差,出现休克,延至5月30日凌晨死亡,临床显示病人可能死于血管栓塞或心脏病。院方将把个案转交死因庭跟进,院方又会成立调查委员会,查明事故原因,料8个星期交报告。
玛丽医院行政总监陆志聪医生及成人深切治疗部代理部门主管冼维正医生,今日下午会晤传媒,交代事件。陆志聪指出,临床显示病人有气管栓塞迹象,不排除与拔喉事件有关。事件已交由死因裁判官处理,院方亦会成立专责小组调查事件。他补充,涉事护士有2至3年经验,并完成相关深切治疗部培训,有能力独立处理拔喉过程。涉事护士现时按原订更表休假中,院方指暂不会暂停其职务。
大量空气入血 死亡率30%
冼维正表示,拔喉时一般会先将病人躺卧,令颈部充血,从而减少空气进入血管的机会。他指若有大量空气进入血管,病人死亡率达三成。不过,部分病人如患气喘、呼吸衰竭、脑部曾受创等,则不适合以俯平姿势拔喉,以免令脑压进一步上升。
陆志聪补充,如护士专业判断认为以坐立姿态拔喉较躺卧的风险低,可以用前者方法拔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