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经历父母离异、脑炎仍自强10年 建单车导赏助戒毒者改写人生
社福界整笔拨款制度推行近18年,常被业界公开指责制度默许机构肥上瘦下,按社署统计数字,2016年社工流失率更高达15%,然而无论外界环境如何,仍不影响31岁的张栢淳对社工专职的满腔热诚。受助对象往往经历多番人生转折,想不到栢淳一路走来亦不顺利,经历家庭破碎、成绩大倒退、突然患上脑炎走过生死边缘,“以前我都系有人扶持先起得返身,我都好想帮返人!”踏入戒毒辅导工作第6年,他说:“(社工)Social Worker就系先Social后Work。”助人戒毒非易事,要戒毒者坚守便须与他们“同行”,近年他举办了We-Cycle单车导赏员训练计划,不但为戒毒者建立社区,亦希望“无毒生活”带到社区每个角落。
3年前,路德会青欣中心举办了“We-Cycle单车导赏员训练计划”,协助戒毒者重过新生活,至今已有逾百名戒毒人士为单车导赏员,宣传社区抗毒信息。
单车路渐转顺利,但社工路不易做,不仅须照顾服务使用者需要,更不时面对社会抨击。在巨大的压力下,2012年入行的张栢淳却选择坚守戒毒辅导岗位,6年岁月有失有得,但无损他对专职的热情,“以前我都系有人扶持先起得返身,我都好想帮返人!”
小三那年父母分离 美满童年随之粉碎
抱着这个信念,源于栢淳的经历。栢淳儿时本拥有美满家庭,父亲总在假日开车载家人到郊外野餐,惟他的快乐童年在小三那年,随著父母分离而破裂;家庭环境骤变,假日的家庭活动不再;离婚后栢淳妈妈亦变得沉默,无心打理家务、不准备晚饭等;顿失家庭温暖,栢淳感觉再努力亦得不到欣赏,学习动力放慢,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他更宁可与大厦保安坐在楼下,都不愿踏入家门,由勤力聪敏的乖学生渐渐变得懒散,放学后到处流连至晚上9时才回家。
会考得5分 幸有教会姐姐帮助完成整个中学课程
情况一直持续,至会考那年张栢淳仅考获5分的成绩,一直认为“无所谓”的他,唯因教会姐姐的劳心劳力而改变;那位教会姐姐跟他一起到学校“叩门”,等候面试时,更在课室外守著为他祈祷,栢淳说:“放榜𠮶日系第一次觉得,点解有人对我咁好?”为报恩,张栢淳完成了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后来入读公开大学。
21岁患脑炎 走过死亡边缘
正以为一切渐转顺利,21岁的栢淳正享受多姿多采的大学,却迎来患有脑炎的恶耗。张忆述,当天发烧、头痛得很,深夜被送往急症室治疗,并抽血化验证实患有脑炎;每日都度日如年,患病期间受脑炎折磨,如经常呕吐、头痛等,只能卧病在床,连独自去洗手间的气力也没有:“欲死不能死!”
眼看旁边另一病床上,一个同样患有脑炎的年轻病人,仅较栢淳早一周入院,却因脑炎而导致下半身瘫痪:“𠮶阵觉醒原来死亡好近!”
面临人生或将画上句号,但女友却对他不离不弃,风雨不改的来医院照顾他,从没一日缺席。张栢淳感激女友的毫微不至,亦在她身上明白关怀及同行的重要,他立志若有幸活下来,必定洗心革面 。
战胜脑炎后的他虽有175公分高,但却瘦得只有108磅。为了不让病情复发,张栢淳由“排骨”开始锻炼体能,如学习跑步、游水等,肤色由苍白变黝黑,更在康复的两年后完成10公里跑步比赛。
盼以过往经历帮助他人
初尝成功滋味固然开心,他回顾过去人生,在路上幸得有人扶持,才能回到正轨:“以前我都系有人扶持先起得返身,我都好想帮返人!”张栢淳在大学毕业后,报读中大社工硕士班,盼以社工身份以过往的经历,鼓励及帮助其他同路人。
他笑称,刚毕业寄求职信时,误以为职位是青年服务,谁不知是戒毒辅导工作,“唔寄都寄咗,咪硬住头皮去in(见工)”,“误打误撞”踏入了戒毒辅导专业。
不懂走入戒毒者的世界 工作遇瓶颈
回忆初入行时处处碰钉,不懂走入戒毒者的世界、只会说教,百般苦恼的他想起教授的一句话,令他茅塞顿开:“Social Worker就系先Social后Work。”
开学第一日教授问知唔知Social Worker系咩?有同学答要照顾弱势、有同理心,教授话错,Social Worker就系先Social后Work,同服务使用者无建立关系,又点会work?
抱著“同行”的信念 建立We-Cycle单车导赏员计划
栢淳渐渐明白戒毒非易事,要说服戒毒者坚守,便须让他们有“同行”的感觉,先建立关系及信任,才说“戒毒”。他抱著这个信念,于3年前举办We-Cycle单车导赏员训练计划,把运动这个元素加入戒毒服务,让戒毒者建立新圈子:“你拎走咗佢哋(戒毒者)嘅圏子,你都要建立返个圏子畀佢地。”若社工和戒毒者有深厚的关系,或许有天他们无法抵受引诱,再次回到戒毒所,至少会告诉去向。
现时路德会青欣中心举办的“We-Cycle单车导赏员训练计划”已培训逾百名戒毒人士为单车导赏员,宣传社区抗毒信息,以及发展单车义剪队为住在偏远地区的长者理发等。张指,即使在社工专业工作遇到许多困难,但盼以这个身份为服务使用者作出改变,把“无毒生活”带到社区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