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办智慧城市论坛 陆恭蕙:内地增加香港科研应用机会
撰文: 黄伟伦
出版:更新:
早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称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其后中央更接受本港科研机构申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资金可跨境拨款至香港。前环境局副局长兼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环境研究所首席发展顾问陆恭蕙认为,此举壮大香港科研资源之余,亦让本地良好技术有更多应用机会,有助科研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今(18日) 首次举行智慧城市论坛,邀请本地、内地、国际专家讨论智慧城市。
陆恭蕙:可更广泛应用技术
出席论坛的陆恭蕙表示,香港不泛出色的科研技术,例如防水浸、斜坡工程、管理空气质素等,但过往只能于本地应用,未能冲出香港。她认为,得到中央支持后,本地科研有更多出路,不再止于本地应用,届时有更多平台试验,有助长远发展。
陆恭蕙又指,大学研究所费不菲,又不时要与内地合作,现时得到中国政府支持,成功壮大资源之余,两地的合作可以更紧密。
近年全球兴起讨论智慧城市,智慧化已成大势所趋。科大极智慧城市中心主任罗康锦表示,现时确有其他地方在发展智慧城市上领先香港,但香港有潜力发展科研,既有人才,亦有资源、配套,如运用得宜,将来甚至可以成为智慧城市典范。
清华大学正设计系统提高城市应变灾难能力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系主任方东平表示,全球正面对迅速的城市化,人口亦正在膨涨,出现不少大城市;但同时亦面对不同种类的人为及天然灾难。面对与日俱增的挑战,他认为社会首要做的,就是提高城市的韧性(resilence)﹐即例如应对灾难时,城市的恢复能力、承受力。
方东平指,清华大学正为此设计一套结合知识、理论、数据的电脑系统,模拟灾难发生时情况,再分析城市的韧性,希望从而提高面对灾难时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