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逾半死者慢性疾病亡 整体减寿10万岁 卫生署吁减盐戒烟酒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慢性疾病悄悄杀人,卫生署披露2016年统计,不少人因慢性疾病以致70岁前死亡,整体潜在减寿约104,600岁!该年有46,662宗死亡个案,约五成半人死于慢性疾病,其中最多人死于癌症,达14,209人,占整体死亡个案达3成。其余慢性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糖尿病等。
卫生署署长陈汉仪指,慢性疾病的增加与生活模式不健康有关,这些非传染病会对医疗系统造成负担,将有一系列目标改善情况,冀在2025年或之前,将市民因慢性疾病而早逝的风险减低25%。

卫生署署长陈汉仪指,按2014/15卫生署的人口健康检查,有八成六人的盐摄取量过多。(梁鹏威摄)

政府公布“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陈汉仪指出,按2014/15年度卫生署的人口健康检查,有八成六人的盐摄取量过多,超出世卫建议成人每日摄取少于5克(即一茶匙)盐,有一半成年人属超重和肥胖,亦有49%人有高胆固醇。

订9大目标 改变市民不良生活模式

当局订立9个须在2025年或之前需实现的健康目标,按2014/15年度卫生署的人口健康调查结果为基数,至2025年,当局希望饮酒普遍率由61%相对降低至少10%;人均盐摄入量由每日摄取8.8克盐,相对减少30%;15岁或以上人士吸烟比率由10%,相对减少30%。

体能活动方面,数据显示有13%成年人及93%的中、小学生体能活动量不足,少于世卫建议成人每周最少150分钟中等强度体能、及5岁至18岁每天最少60分钟中等至剧烈强度体能活动的指标。当局希望2025年能将体能活动不足的普遍率相对降低10%。

卫生署订立9个须在2025年或之前需实现的健康目标,包括降低饮酒普遍率至少10%(视觉中国图片)

终极目标:减低因慢性病而早逝风险25%

陈汉仪终极目标是在2025年或之前,将市民因慢性疾病而早逝的风险减低25%。她补充,早逝定义是指30岁至70岁死亡的人。

卫生防护中心监测及流行病学处主任程卓端指,全球目前由四大非传染病(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致死的比率,2010年之前同比下跌约2.7%,但2010至2016年的下跌幅度收窄至2.2%,程卓端认为,本港需维持每年下跌幅度在2%以上,才有望2025年实现终极目标。

根据世卫标准调整烟税  暂未计划加糖税及酒税

虽然针对某些产品加税已被证实为有效介入措施,改善市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不过陈汉仪回应指,政府目前按世卫标准,每隔数年调整烟税,至于糖税和酒税两项,陈汉仪指需先加强市民对糖和酒精祸害的认识,以减少日后推出税项时面对的争议。

卫生署将加强推广公众教育,普透过上门问卷调查住户健康行为,监察计划成效,程卓端预计,2018年能接触到2,000个家庭中的4,800名市民,并以此推断全港的健康情况。

《策略及行动计划》9个须在2025年或之前实现的目标:
目标一:市民因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早逝的风险相对减少25%
目标二:成年人暴饮与有害的饮酒行为(即其饮酒情况具危害性/依赖性)及青少年饮酒的普遍率相对降低至少10%
目标三:青少年和成年人体能活动不足的普遍率相对降低10%
目标四:人均每天盐/钠摄入量相对减少30%
目标五:15岁或以上人士现时吸烟的比率相对减少30%
目标六:遏止市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
目标七:制止糖尿病及肥胖问题上升
目标八:透过药物治疗及辅导服务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目标九:为市民提供可负担用作治疗主要非传染病的基本设备和必需药物
资料来源:卫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