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茶餐厅老板日做14小时 一件事令他停低 变行山客

撰文: 张美兰
出版:更新:

经营茶餐厅的姚先生如一般港人工作劳碌,每日工作14小时,清晨4时做到傍晚6时,落力“揾食”,但一个强烈警号,煞停他的脚步。
最近他毅然结束了茶餐厅生意。虽然年仅57岁,他过着半退休生活。腾空出来的时光,他由西营盘住所,沿香港大学附近的山路,行到太平山顶,早上8时启程,一行就4小时。每星期总有两、三次。原来,2015年他差点无命。那时他明白了心脏病发是这么一回事,高胆固醇夺命的速度如此惊人。
高胆固醇并不罕见,卫生署估计全港290万人口都有同类问题。该如何预防,且看医生以下的讲解。

高胆固醇问题与肥胖息息相关,但瘦削人士亦可以患高胆固醇。(资料图片)

一度与死神擦肩,姚先生至今犹有余悸,“提起都惊!”他记得3年前的一日,“有一日左边(胸口)好痛,早上6点痛到左手都郁唔到。”他尝试去饮杯水,身体不断冒汗。家人见他不妥,即召的士送他往玛丽医院急症室。检查发现他酵素高,又有心脏病征状,二话不说,医生火速为他做心脏“通波仔”。住院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休养。

“痛过俾人揼咗一搥”​

临床确诊他患急性心肌梗塞,即俗称的心脏病发。姚先生形容那种痛“仲痛过俾人揼咗一搥”,“牙骹都梗咗”。

有一幕教他一世难忘。局部麻醉的“通波仔”期间,他从电子屏幕看着医生在其心脏血管放置支架,两条半血管栓塞,其中两条需要通。他还记得负责手术的医生说,已准备的午餐饭盒来不及进食,都要先为他通波仔,“佢话,我几乎连命都冇!”可想而知病情何等危急。他一直感激救活他的医生。

姚先生以往生活劳碌,每日工作14小时,但因为患病而更加注重健康,每日运动。(张美兰摄)

病发前已服降血压药约6年

本港每年大约有1万宗通波仔,其中2,500至3,000宗是心血管完全堵塞至心脏病发,其余是局部心血管堵塞。心脏病为什么找上门呢?姚先生分享了他寻常饮食,习惯喝红酒,一星期4、5杯(每杯7安士),上班期间吃云吞面、蛋治等茶餐厅食物,放工会吃宵夜。结果他有个33吋的大肚腩,重130至140磅左右。

2015年前,他已服用降血压药约6年,至心脏病发前数个月,验出高胆固醇血症,他未有服药,但“的起心肝”跑步,两个月来消减不少,谁知突然心脏病发。死过翻生,他除了服药,更努力运动及吃得清淡,杯中物都只会在喜庆时浅尝。

港大内科学系心脏科教授萧颂华提醒,40岁以上人士应做身体检查,验血及照心电图。(张美兰摄)

胆固醇分好与坏?

坏胆固醇:正式名称叫低密度胆固醇(LDL),来源包括肥肉、动物内脏、海产。
可致血管堵塞、血管粥样硬化,引起心血管疾病。

好胆固醇:正式名称叫高密度胆固醇(HDL),来源包括鱼类、坚果、橄榄油。
可减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含量,抵御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高危病人单单靠控制饮食,对降低胆固醇的效果轻微。萧颂华解释,虽然改善饮食及多运动有助控制胆固醇水平,但部分人同时需要服药,以稳定病情。部分病人服药后治疗效果仍未如理想或有副作用,例如肌肉酵素高,可考虑注射新型生物制剂,进一步减低出现严重心血管病发风险24%,死亡风险减近3成。该针剂目前在香港属自费药物,每月需数千元。

为保持身体健康,一般人应每星期运动150分钟,若果有高危因素,例如高胆固醇,应每日做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视觉中国)

每星期应至少运动150分钟

萧颂华指出,眼珠边缘有白色(称为角膜弓)加上年纪轻,或者手肘、手掌、脚等关节部位的皮肤会出现黄色瘤,很大可能是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这类个案一般属家族遗传。不论肥胖或身形瘦削亦有可能患上高胆固醇血症。为保持身体健康,每星期运动150分钟是基本,若有高危因素,例如高胆固醇、曾接受通波仔,应每日做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即是每星期210分钟,才算达标。

血液的坏胆固醇并没有划一的“正常水平”,而是同时需计算年龄、性别及其他风险因素,一般人的水平应低于3.0mmol/L,若曾经通波仔,坏胆固醇水平便要压得更低,以减少出现中风等风险。萧颂华建议40岁以上人士,应接受身体检查,验血及照心电图,由医生解释化验报告及评估患病风险,以提出适合跟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