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案・拆局】医管局拨款增60亿 解决病床爆满、人手荒灵丹?

撰文: 张美兰 朱韵斐
出版:更新:

政府财政预算案宣布,2018/19年度一掷624亿元予医院管理局,其中615亿元预算经常拨款,同比增长达13.1%(71亿元),比率创了至少10年新高,若与去年度的修订预算经常拨款555亿元相比,医管局库房将新注入60亿元。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更豪言,已为第二个公立医院十年发展计划筹谋,预备了3,000亿元作为医管局后盾。诚然,银弹看来相当可观,惟是否解决到病床爆满、医护人手不足?

优良的公营医疗服务,是令港人长寿的其中一项因素。(资料图片)

19亿元补回医管局已动用内部储备

特首林郑月娥早于去年底施政报告已明言改革过往向医管局的拨款策略,改以3年为一个拨款周期。其中,2018/19年度约60亿元新增经常拨款,是否病床爆满、人手不足的“救命灵丹”?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其中25.5亿元为根据人口结构变化估算的增拨款项,5亿元是配合新措施,约3至4亿元是应对今年夏季流感高峰、5亿元是林郑月娥早前额外拨作应对目前冬季流感高峰的款项。至于余下约19亿元,实际是追补过去两个年度医管局动用的内部储备。事实上,医管局早已披露,2016/17年度亏蚀15亿元,是过去8年来首次录得赤字。

消息人士又透露,分别于18/19、19/20、20/21年度,向医管局增加60亿元、29亿元、30亿元经常拨款。即除了18/19年度,紧接的年度拨款相若,增幅轻微。

医护人员工时长,工作量大,医护人手流失问题持续。(资料图片)

医生人手正数增长 但流失是有经验者

医护人手又有何着墨?早于16/17年度起,每年医科新生学额由420人增至470人。陈茂波强调,未来5年会有逾2,000名医科生毕业,每年额外拨款2亿元予医管局,确保会全数聘用及提供培训。政府又计划与教资会商讨,未来3年进一步增加医生、牙医、护士及专职医疗人员的资助学额,但未有具体详情。

然而,医护人员新血注入是否解决了人手荒?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对此甚担忧:“即使新训练的医生都加入公营医疗,加400个新毕业医生,同时有300个走了,(的确)是有正数增长,但流失是有经验的人手,医管局应缔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减少人手流失,先‘止血’。”

翻查医管局向立法会提交文件,由12/13年度至16/17年度数字(见下列图表),每个年度取录介乎379名至488名医生,但同期有介乎207名至255名全职医生离职。护士方面,每个年度取录1,461名至2,097名护士,同期有996名至1,264名全职护士离职。换言之,医管局每年足够填补医护人员离职数目,并逐渐额外增加人手,但资历、经验能否及时追得上是另一回事。

审计报告指出,北大屿山医院未有充分使用大楼,部分医疗设备使用率低于预期。(陈淑霞摄)

拨逾600亿是亡羊补牢措施

人手培训需时,病床亦非一朝建成,能否救到近火值得商榷。北大屿山医院及天水围医院分别于2013年9月和2017年1月启用,惟因人手不足,大部分住院服务尚未能提供。去年11月审计报告更批评北大屿山医院浪费,多项已添置仪器得物无所用。医管局18/19年度预计合共增设574张病床,较去年度增加230张病床大增1.5倍,其中天水围医院及北大屿山医院终于添置病床,分别开设32张及50张新病床,但并非“过夜”住院服务。

综观今年度医疗卫生经常开支 712 亿元,较去年增加 13.3%,占今届政府经常开支预算17.5%。社区组织协会彭鸿昌认为,如果要足够应付人口老化、医疗成本增加、科技发展和改善服务,医疗卫生开支最少需要增加至占政府经常开支预算20%,但今年度起拨款逐年递增约4.7%,有上调空间。

立法会医学界议员陈沛然表示,医管局的经常拨款 615亿元,增幅超过一成。政府今次较大幅增加拨款,取态较以往积极,但他斥政府理财短视,长期忽略医疗软硬件配套,这次只是“亡羊补牢”措施。他指第二个十年计划仍是硬件建设,认为医管局要改善资源错配及人手规划,并提供诱因,例如订立机制调整员工的每月固定津贴,增加晋升机会,以挽留中层医生留任公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