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候公屋入息限额拟上调2.6% 8年新低 单身加290元变11540元
公屋轮候册申请接近30万宗,一般家庭平均轮候时间创新高。不过,房屋署建议上调2018/19年度的公屋入息限额及资产限额,平均上升2.6%及1.6%,料符合公屋申请资格的私楼非业主住户,将有约14万户合资格申请。有关入息上限升幅是8年来最低。其中,单身人士会加290元,由11,250元加至11,540元,增2.6%;而3人家庭维持在22,390元水平不变。有关调整建议会在3月19日交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审议。立法会议员柯创盛指,认同应按机制调整入息限额水平,尹兆坚就指,政府要针对问题源头,以新市镇发展模式,大幅增建公屋方为解决之道。
二人家庭月入上限仅加250元
据房署提交资料,建议二人家庭入息上限,会由17,350元加至17,600元,增幅1.4%;四人家庭则增加3.2%,由27,050元至调升至27,920元;三人家庭则与去年一样,维持在22,390元。若计及强积金供款,一至四人的家庭入息上限则为12,147元、18,526元、23,568元及29,389元。
虽然整体入息限额升幅约2.6%,但实际上只因五至十人的升幅达3 %至3.7%不等,故对以小家庭为主的公屋申请人,实质帮助不大,部分家庭在薪金调整后更可能不符合申请资格。
近年受推行最低工资政策影响,轮候公屋入息上限均有相当的升幅,如2016/17年度曾上调8.9%,本年度亦增3.9%,今次只有2.6%升幅,是自2010/11年度仅增1.2%后以来新低。
资产限额方面,一人家庭限额由现时24.5万元微升至24.9万元;二人家庭由 33.3万元提升至33.8万元;三人家庭由43.3万元升至44万;四人家庭由50.6万元升至51.4万元,平均升幅为1.6%。
有关建议一旦通过,将会有14万户私楼租客符合公屋申请资格,而方案一旦通过,新入息及资产限额会在今年4月1日起生效。
民主党立法会议员尹兆坚指,今次增幅是按通胀的正常上调,但一如既往,两者增幅并不一致,长期将会导致合资格的公屋申请者的“入息上限”与“资产上限”差距愈拉愈远,换句话说令合资格申请的资产水平不断下调,长远而言等于收紧资产限额,愈贫困才有机会申请公屋。他又指,不少公众以为新增更多人可申请公屋,轮候册又再延长,但他认为只是假象,只是数据滞后于现实情况。他建议政府要针对问题源头,以新市镇发展模式,大幅增建公屋。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柯创盛指,虽然目前供应不足,亦应按机制调高入息限及资产水平,因为一方面确保真正有需要的家庭可申请公屋,另一方面,由于不少房屋政策也以申请标准挂钩,如公屋的租援,是否被定义为富户等,故应按机制调整。他又指,要缩短轮候册只能从供应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