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杯回收】本地回收商拟建厂造成纸浆 获回收基金有条件通过
港人每日消耗约210万只纸杯,这些纸杯添加了防水涂层,难以回收再造成纸,绝大部分纸杯只会被弃堆填区。《香港01》获悉,有回收商拟引入相关回收处理技术,把饮品纸盒包、纸杯等制成再造纸浆。该回收商已向环保署申请300万元回收基金,并获“有条件”批出,只要待政府批出短期租约用地供建厂,全港首个纸杯回收厂便有望建成。环保署指,现时专供回收业界竞投使用的短期租约用地共有32幅,占地共4.8公顷。有关下一幅短期租约用地公开招标的时间表,政府会在适当时间向外公布。
纸杯回收甚艰难,皆因制造纸杯添加了防水涂层聚乙烯、黏土碎片或矿物,令纸杯防水及杯身更坚挺,但回收则需透过专门处理技术,先将纸与聚乙烯分离,排出塑胶、纤维等渣滓后,才能撷取出纸浆。 过去有回收商会把纸杯当纸类回收,再出口到内地,随著内地去年年底全面停止24种高污染固体废物(俗称“24味”)入口,本港回收商已不会回收纸杯。
回收业界“资讯机密处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叶文琪去年6月向环保署申请三百万元回收基金,拟设厂回收及处理纸杯、饮品纸盒包、被食物污染纸张及热感纸,转化成再造纸浆,再售到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地区,而胶铝混合物则计划送往泰国处理。
本港有望成立首间纸容器回收厂
叶文琪表示,港府最快明年将推行垃圾征费,他希望趁这机会,引入技术回收过往被视为不能回收的饮品盒、牛奶盒、纸杯等。他指,目前已获环保署发信通知“有条件”批出回收基金,且已设计初步生产线,但仍欠土地设厂,正待当局批出供回收作业之用的短期租约用地,若成功竞投及租用有关用地,便能与政府正式签约,预计半年后可投入生产,整个项目需投资约一千万元。
被问及会否担心回收量不理想。叶文琪表示,“呢个项目唔系政府全数support(支持),开始一定蚀钱,但我相信我哋有能力做到项目唔洗蚀钱。”他又说,希望以做纸浆作起步点,成熟后再考虑把纸容器的其他物料转化成塑胶粒等。
环保署表示,一直与相关部门合作,寻找合适的短期租约用地,供回收业界竞投使用。现时专供回收业界竞投使用的短期租约用地共有32幅,占地共4.8公顷。有关下一幅短期租约用地公开招标的时间表,政府会在适当时间向外公布。
环保废料再造业总会会长刘耀成表示,不少市民把纸杯当作一般废物处理,令纸杯回收量低,但认为引入回收技术“值得一试”,不用过分依赖内地,也希望透过生产者责任制减少纸杯生产及提高回收率。
台回收基金 向制造征费 补贴回收商
对比邻近香港的台湾,纸杯被归类为“(纸)容器类”,回收纸杯技术早非新鲜事。全台唯一一间的纸容器处理商“连泰纸业”,2004年开始把纸容器再制成纸浆,其后陆续把纸容器其他物料转化成塑胶粒、废水处理剂、可燃气及飞灰,整套流程设备至少需500万美金(近4千万港元)。
“连泰纸业”经理连大钧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台湾环保署成立回收基金,基金来源包括向纸容器制造商收费,再把基金按回收量补贴回收商和处理商,前者每回收一公斤纸容器,可获5元新台币(1.3港元),后者则获2元新台币(约0.5港元),但他形容“这笔补贴只够工厂存活”。
运输、卫生及市民谬误影响回收率
基于运输成本问题,“连泰纸业”主要回收台中、苗栗、台东等纸容器,平均每月回收1,500吨纸容器,则一年回收量可达18,000吨。连大钧表示,不少回收商不愿意回收纸容器,因为送来回收厂的运费已等于或高于政府补贴费,至少送来10吨纸容器才符合经济效益,加上市民一般不会清洁纸容器,放久了会发臭。他又指,不少市民会把纸便当盒、纸杯当作垃圾,觉得装过食物油油腻腻,选择直接丢到标示为“一般垃圾”的垃圾桶,但他指回收机器有清洁功能,肮脏的纸容器也能靠水力处理,取出纸浆后也会再筛选和洗净。
原来由纸容器转化成的纸类制品,除了工业用纸外,还可制成擦手纸及手提纸杯托。连大钧说,曾把回收的纸浆转化成擦手纸在台湾销售,但因不够白,消费者不太接受,坦言消费者愿意选择这些回收品,才能提高其销路及价格,加上回收量高,才令更多厂商愿意回收。
环团:回收技术不困难 望有人踏出第一步
环保团体绿色力量曾发起纸包饮品盒回收行动,其教育主任余健纲表示,第一阶段把已打压的纸包饮品盒运到日本,制成可发电的环保燃料,第二阶段则运到泰国,把纸浆抽出来做成再造纸,胶铝做成压板,供当地灾民做屋顶重建。他指,当地把纸包饮品盒分离技术同样适用于纸杯,但计算目前回收计划成本,包括运输和处理等,再扣除物料回收价,每回收一个容量250 毫升的纸包饮品盒需补贴$0.44。
他相信,若能加大回收规模,并将纸包饮品盒或纸杯于本地分离纸、胶、铝才出口再造,技术上不困难,可增加回收价格,进一步降低回收成本。他认为,回收永远需要有人踏出第一步,引起市民对议题关注,才能令更多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