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闻
娱乐
最平酒店
国际
生活
科技
中国
体育
01深圳
经济
观点
健康
好食玩飞
女生
热话
艺文格物
社区
教育
更多
港闻
  • 社会新闻
  • 突发
  • 政情
  • 楼市租金
  • 侦查
  • 教育
  • 深度
  • 香港经济
  • 天气
娱乐
  • 即时娱乐
  • 电影
  • 众乐迷
  • 高清相片下载
最平酒店
  • 深圳特价酒店
国际
  • 即时国际
  • 环球趣闻
  • 国际分析
  • 世界专题
  • 纪实影像
生活
  • 教煮
  • 亲子
  • 宠物
  • 教育职场
  • 好生活
  • 网购攻略
科技
  • 实用教学
  • 数码生活
  • 游戏动漫
  • 网科3.0
  • 摄影专区
中国
  • 即时中国
  • 大国小事
  • 北上广东
  • 艺文中国
  • 中国观察
  • 台湾新闻
体育
  • 即时体育
  • 跑步行山
  • Jumper
  • 武备志
  • 动感影像
01深圳
  • 深圳好去处
  • 深圳新闻
  • 深港发展
  • 人物专题
经济
  • 财经快讯
  • 投资理财
  • 地产楼市
  • 专题人访
观点
  • 社论
  • 全部
  • 01观点
  • 01论坛
  • 01专栏
健康
  • 健康Easy
  • 医师Easy
  • 医美Easy
好食玩飞
  • 食玩买
  • 旅游
  • 活动好去处
女生
  • 穿搭笔记
  • 美容手帐
  • 知性女生
  • 谈情说性
热话
  • 热爆话题
  • 开罐
  • 研数所
  • 影像热话
艺文格物
  • 一物
  • 艺文
  • 哲学
  • 第二身
  • 扭耳仔
  • 摄影界
社区
  • 社区专题
  • 18区新闻
  • 隐形香港
  • 纪实影像
教育
  • 中小学校园
  • 教育发展
  • DSE专区
  • 专上教育
  • 海外升学
  • 深造进修
香港01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2025
繁 | 简
港闻娱乐最平酒店国际生活科技中国体育01深圳经济观点健康好食玩飞女生热话艺文格物社区教育
新闻总览
港闻
娱乐
最平酒店
国际
生活
科技
中国
体育
01深圳
经济
观点
健康
好食玩飞
女生
热话
艺文格物
社区
教育
香港01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2025

香港01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2025
  1. 港闻
  2. 社会新闻

【精神病长者】个案经理人手比例未兑诺 探访次数变疏

撰文: 朱韵斐
出版:2018-01-19 10:00更新:2025-02-12 13:35

帮助精神病者融入社区,是重要社会议题,然而电影《一念无明》主角的无奈、无助岂是戏剧?医院管理局于2010年推出个案复康支援计划,当年承诺每名个案跟进不少于一年,由1名经理跟进50名病人;但至2016/17年度部分地区比例仍高达1:56。有熟悉该计划的社工指出,部分病人仅获跟进半年,加上会面时间愈来愈短,对他们的情绪支援效果成疑。精神病患者或康复者也会变老,港府的配套却未追得上,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和长者地区中心,对精神病患长者支援同样不足。有机构促请港府投放资源,加强精神病患的居家安老和社区支援。

患有抑郁的长者Kit几乎足不出户。(高仲明摄)

根据医管局2016-17年度最新资料,在医管局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人数约有240,900人。以往严重精神病患者主是接受“入院治疗,出院覆诊”的诊治模式,医管局自2010年推出个案复康支援计划,为严重精神病患者提供社区支援服务,由个案经理以保姆形式跟进。翻查医院管理局文件指,当时承诺个案经理会为个案提供不少于一年的贴身跟进;亦计划每一名经理跟进50名病人,局方指改善比例需要“循序渐进”。

部份地区个案经理对病人仍高达1:56

计划踏入第8年,“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翻查医管局资料,2010/11年度,80个个案经理照顾超过7,000人,每人处理约88个案,至其后慢慢降至平均1:56;到2016/17年度平均降至1:47,但同年港岛东区比例仍高达1:56。数据上比例有改善,是否反映现实?

个案复康支援计划相关数字:

年份 个案经理数目 处理个案数目 比例
2010/11 80 7,000 87.5
2013/14 260 14,600 56.2
2014/15 301 15,600 51.8
2015/16 327 15,400 47.1
2016/17 325 15,300 47.1

资料来源:医院管理局

 

如何帮助精神病者融入社区成为精神科重要的议题。(视觉中国图片)
现实版《一念无明》 照顾精神分裂女儿 母压力爆煲患抑郁卫生署数据 10个长者1个抑郁 3成自杀个案为长者世界健康日关注精神健康 “一起来聊聊抑郁症” 不再避而不谈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阮淑茵。(高仲明摄)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成员、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阮淑茵指,早年个案经理会为病友提供一年跟进,透过接触社区个案发现,近一、两年有个案跟进时间减至半年;探访次数亦渐疏落,由早年每星期或每两星期会探访病人一次、每次一小时;近一、两年部分个案只获分配到每个月一次家访、每次半小时。阮淑茵指,严重抑郁症类患者内向,难以吐露心事,质疑个案经理花半年时间与病人建立关系就结束跟进,加上部分个案每个月只有半小时,难以为个案提供有质素的情绪支援,质疑与人手不足有关。

充足人手能改善跟进质素

去年发表的《精神健康检讨报告》促医管局检讨经理对患者比例,建议在3至5年间将比例降至约1:40。阮淑茵认为,需要有充足个案经理才能做到与患者建立关系,让患者感到被关怀,建立互信,才愿意吐露个人情况,也能尽早察觉他们复发征状和其他问题。

Kit被发现患上抑郁症超过10年,要长期吃药和进出医院。(高仲明摄)
Kit曾经因应医生建议走到附近的长者中心,但怕“生保”的她感觉格格不入,再次回到家中。(高仲明摄)

68岁的Kit(化名)长年受情绪困扰,足不出户,直至10年前偶然有医生上门探访才确诊抑郁症,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进出医院。现时个案经理每两个月上门探访Kit半小时询问近况,持续了约1年半,其余时间基本上自己一个留在家中,甚至饭也不愿吃,曾经因应医生建议走到附近的长者中心,但怕“生保”的Kit感觉格格不入,打退堂鼓回家。

机构促加强医社合作

阮淑茵以Kit这类严重抑郁症长者为例,较难有动力走出社区,单单靠医生或社康护士口头呼吁病友融入社区不足,而是需要个案经理协助患病长者走到长者中心等地方接受社区支援,加强医社合作。

平均每间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负责30万人口

即使病友愿意走出来,社区是否预备好迎接?2010年起社署于全港设立24间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提供辅导、职业治疗、社交、康乐活动等,平均每间中心负责30万人口,但2015/16年度只获2.8亿元预算开支,每间中心平均约1,167万元。据阮淑茵了解,不少中心为提供足够辅导、职业治疗等服务,社交、康乐活动愈来愈少。

至于社署拨款资助的41间长者地区中心,是否另一选择?阮淑茵说,很多中心职员都未有处理认知障碍以外的训练,例如应对精神分裂和躁郁症的病征、药物副作用等,认为培训更多具备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增加对地区中心资源聘请人手,才能进一步做到居家安老和社区支援,助精神病康复长者融入社区。

医管局回复称,自2010-11年度起,医管局分阶段推行个案复康支援计划(又名个案管理计划),为居于社区的严重精神病患者提供深入、持续及个人化的支援。计划中的个案经理会与其他服务提供者紧密合作,特别是与社会福利署资助的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合作,为目标病人提供个人化的社区支援。截至 2017年9月30日, 医管局在该计划下合共聘请了323名个案经理,为约14,460名患者提供个人化及深入的社区支援服务。

就探访次数被质疑变疏落,医管局指每宗个案的探访次数及参与时间各有不同,视乎多项因素而定,包括每名病人的需要、风险和能力。个案经理及医护团队会根据相关因素,为病人制定适切的跟进及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