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一念无明》 照顾精神分裂女儿 母压力爆煲患抑郁
精神分裂症不单对患者造成困扰,更随时影响照顾者情绪。彭女士的妹妹30年前确诊精神分裂,母亲更因长时间照顾而压力“爆煲”患抑郁症。她表示,由于妹妹食药后出现流口水、手震等副作用,故害怕他人得悉妹妹患病。
事实上,不少患者家属亦面对同样处境,有组织就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发现病人照顾者压力甚大,患者“拒绝覆诊”、“拒绝服药”和“不理解患者的病征”为3大压力主因,甚至引发冲突。当中,有三分之一受访照顾者因而辞工、失业,甚至离婚。
彭女士的妹妹30年前患上精神分裂症,母亲更因长时间照顾她而患上抑郁症。她表示,妹妹时常出现幻听,不单常自称听到已故外婆的声音,甚至听到家人取笑她肥胖。由于家人不理解病情,使双方沟通变困难,感情变差。她续指,由于妹妹有自杀倾向,彭女士听到公司电话响起便非常紧张,忧心妹妹出事,“当时我不敢与朋友出街,有时间都想睇住佢。”
彭女士的家庭原来是不少精神患者家属的“写照”。香港心理社会康复协会、明爱全乐轩及香港家连家精神健康倡导协会,早前委托树仁大学就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面对压力作研究,并于本年7至8月期间以问卷访问454名精神分裂或思觉失调症患者的照顾者,了解他们面对的压力。
调查发现,78%照顾者感到忧虑,逾4成受访者更减少与外界接触或失眠。当中,18.5%要辞职或转为兼职工作,7%因而失业,另有4.6%因此离婚或失恋。此外,14.8%照顾者需照顾患者21年或以上,更有25名受访照顾者需同时照顾2名精神分裂症家人。
忧心他人目光 不敢与患者上街
彭女士表示,当初得悉妹妹患病时“晴天霹雳”,更对精神病有谬误,常以为患者会“斩人”或“打人”,直到妹妹患病才对此病加深了解。由于妹妹食药后出现流口水、手震等副作用,故忧心他人目光,不敢与她上街。妹妹服药情况混乱,常忘记服药,床上或椅子常发现药丸,甚至因延误疗程而病发入院。
建议改用第二代长效针剂
为减少服药次数及副作用,香港心理社会康复协会主席王明烁建议,政府应在下个财政年度增拨资源,使患者转用每4星期一次或每12星期一次的第二代长效针剂,透过减低用药次数,减少患者拒绝服药的机会,加上第二代长效针剂的副作用较少,有助纾缓照顾者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