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ber专访】抢攻Uber 如政府发网约车牌会竞投 但不应设上限

撰文: 黄雅盈
出版:更新:

消费者委员会今年11月建议开放网约车市场,并提倡发牌规管网约车;有意在共乘市场分一杯羹的网约车平台HKber坦言有兴趣竞投,公司代表黎沅霭认为政府不应该为发牌设上限,以让更多人加入竞争。而在两个月前加入市场的HKber,成立的原因始于2年前,黎沅霭指当时有几个朋友在乘搭过Uber后,深感这种共乘模式比传统的士好,又认为需要有一个专属港人网约车App,所以就开始了筹备的工作;她又称现时招募司机情况比预期好,计划在短期内会有一连串的宣传攻势,希望日后能抢攻Uber市场。

黎沅霭指现时司机的招募情况比预期好,计划在短期内会有一连串的宣传攻势。(卢翊铭摄)

网约车现时在全球大势所趋,消委会早前就开放网约车市场发表建议书,提倡政府可发出3至11个网约车平台牌照;同时,消委会亦建议,政府利用现时1500个私家出租汽车许可证,容许网约车申请许可证。

HKber:政府不能为网约车发牌设上限

网约车的建议一出,随即引起的士业界强烈反弹;不过,一些网约车平台却对此热烈欢迎,刚成立了两个月的HKber是其一,黎沅霭认为消委会发表的建议,是认同本港需要有网约车服务,如果政府落实建议发牌的话,HKber都有意竞投,但希望可以降低相关门槛,例如牌照只设下限而不设上限,以免有如的士的“炒牌”情况再现。

黎沅霭指,设立的其中一个目的都希望给予司机多一个选择,以免有“一台独大”的情况出现。(林若勤摄)

她又表示,政府同样可以要求网约车公司提交相关的数据,例如平均一日的乘搭人数,和需要的网约车数目,以使政府可掌握实际的乘车情况,再制定所需要的牌照数目等。

而提到HKber的情况,外界普遍只知道是由港人所成立,背后的团队又是如何呢?黎沅霭指,他们开初大约是由10位朋友所组成,当中不少人公干时都有乘搭过Uber,所以体会到Uber比传统的士好,故此就开始了要开设网约车:“HKber个名都系冲住Uber,系香港办咁解,始终外国嘢都唔会有香港人自己设立咁好。”她续指,设立的其中一个目的都希望给予司机多一个选择,以免有“一台独大”的情况出现。

HKber希望日后能抢攻Uber市场,更认为港人可比外国人更明本地需求。(郑子峰摄)

成立皆因香港要有自己的APP

她又透露团队现时没有任何办公室,因为主要是靠电脑和网络就可以完成工作,她解释每人只需负责自己的一部分,再放到网上平台即可以见到相关进度,不用见面商讨,而团体中有大部分人都是兼职帮忙,少部分是全职处理要务。

筹备近两年,HKber另一名代表林先生坦言,公司现正是“烧钱”阶段,但不肯透露用了多少金额,只称背后的老板都认同他们的理念,所以放心让他们继续试下去;现时开放了平台约2个月,黎沅霭指招募司机的情况比预期好,即将会有大型宣传活动;对于相关的法律问题,她称HKber有法律团队,如有司机被捕会提供支援。而HKber希望日后能跟政府商讨开放市场的事宜,惟暂时仍未有人与其联络。

运输及房屋局回复《香港01》指,政府对于使用不同的应用科技(包括网络或手机程式召唤出租汽车,即“网约”车),持开放态度。惟在使用新科技或新平台的同时,亦必须合乎法规,以保障乘客的利益及安全,确保道路的有效使用,以及现时有九成市民使用的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可靠及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