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三】二千年远古病 疑鬼怪作祟 古方以头发烧成灰冲水服
肺痨系列的第三集,会介绍俗称肺痨的结核病在中国历史的前世今生。结核病可谓“古老病”,远在2000多年前“入侵”中国,迄今香港每年仍有数千宗个案,并未绝迹。《黄帝内经》已记载肺痨症状,但未有命名,没有结核菌的概念;至晋代,不少人以为肺痨是鬼怪作祟,而死亡率高至可“灭门”。治疗肺痨的古方竟是以头发烧成蛋黄般大的灰烬后,磨成粉状服用。有本港中医师分享,时至今日仍会以此方法辅助治疗肺痨病人。
中国医史中,肺结核病(俗称肺痨)临床症状的描述,最早记载于中国医学理论的基础《黄帝内经》中《灵枢经》,“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即是咳、消瘦、发烧和脉管小而快。
本港注册中医师曾凤珊指,这些都与现代肺痨病的症状相似,但未有为它定下一个病名。《灵枢》于公元前2年成书,即肺痨远在2000多年前“杀入”中国。
晋朝人认为肺痨由鬼气、邪气引起 曾医师续说,至后期,晋代《肘后备急方》有指“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可见当年的人已知肺痨具传染性,甚至死后都可以传给他人;从“灭门”一词可了解当年肺痨死亡率之高。曾医师指,当年不少人认为肺痨是由“鬼气”及“邪气”引起。 直至唐宋时期,定病名为“痨瘵”,认为是由“痨虫”引起,亦即是我们现今所认识的结核菌,并订立了“杀虫”的治疗方向,减低传染性。《普济本事方》中就有记载“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难。”
靠烧发服用可治肺痨? 不少古籍都有记载治疗肺痨的药方,例如《肘后备急方》中提及“治尸注。烧乱发如鸡子大。为末,水服之,瘥。”即以头发烧成蛋黄般大的灰烬后,磨成粉状服用,称为血余炭,有止血作用,正好能治疗会咳血的肺痨病人。
中医医肺痨 润肺止咳配合针灸
历史上至1882年3月24日德国医生郭霍(Robert Koch)发现了结核杆菌,并确认它是引致结核病的原因,订下杀菌治疗方向,目前病人约接受6个月治疗就能康复。曾医师指,肺痨病人需要先接受西医治疗减低传染性,其后可能有后遗症如胸痛、血痰、消瘦和疲倦,可逐步以中医治疗。
中医所使用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抗痨杀虫和补虚培元,杀虫方面会用称为“百部”的植物,能润肺止咳和抗菌(见图);牡蛎粉(蚝壳)能治盗汗,以头发灰烬制的血余炭则用于收敛止血,滋阴潜阳。 用药之外,亦可配合针灸治疗,包括肺经穴位的尺泽、孔最;滋阴清热的穴位如三阴交和太溪。食疗方面,肺痨病人可用党参、淮山、干百合、麦冬各15克加雪梨煲水,每周服两、三次,补益肺脾、增强正气抗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