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一】台湾灭痨十载新症减4成 上门喂药做法港可借镜?
继9月下旬广华医院母女同患肺痨,牵涉40名病人需跟进后,沙田苏浙公学日前亦爆出学校集体感染肺痨个案,卫生署初步调查显示,8名师生受感染,引起港人关注。事实上,本港每年有4000宗感染肺痨个案,病发个案逐年下跌2%至3%;但镜头转向邻近的台湾,当地十年前决心减“核”,十年内大减近40%发病率。宝岛当局的做法,是否有香港值得借镜的地方呢?
《香港01》将一连三集报道肺痨专题,让读者了解肺痨远古时已入侵中国的历史、治疗方法千年来的转变:并且会剖析今日香港的公共卫生政策如何应对,《香港01》记者再远赴台湾,访问前线医生和卫生当局,了解他们矢志未来18年内消灭结核病的决心。第一集将先分析台湾与香港在病人用药政策的不同,香港行全监督治疗要求病人每天回诊所服药;台湾则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利用公共资源加强病人服药依从性。
全球杀害最多人命传染病
来自远古的肺痨(结核病),夺去了钢琴家萧邦、英国诗人雪莱、捷克小说家卡夫卡等知名人物的生命。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全球每年杀害最多人命的传染病。虽然结核病愈趋远离大众的焦点,它从不放软对香港人的攻势,估计现时高达四分一人口是结核潜服感染者,2015年全港有4,418宗结核病新症,并且引起全年169人死亡,即平均每2.2日,香港就有一个人死于结核病。
每20名港人1人有机会患肺痨
卫生防护中心胸肺科顾问医生梁子超指,目前结核病病发率是每10万人约60宗个案,以香港人平均寿命85岁计算,每20人就有1个人一生有机会患上结核病,形容这风险并不算低。
但梁子超指,这数字相对于1950年代,每10万人有700个个案高峰期,跌了90%以上;近年新症数目逐年下跌2%至3%,10年累计就减23%,有赖本港多年全监督治疗模式。
香港的全监督治疗,要求肺痨病人在医护人员监督下食药,而结核病药物需连续服食6个月。梁子超说,如果部份病人行动不便,便会安排社康护士上门或交由老人院舍职员处理,但只占整体新症几个百分点,其余绝大部份的病人要连续180日每日回诊所服药。如病人未有依时回诊所,并有社区传播风险,署方有机会行使法例赋予的权力,强制要求病人回诊所甚至在医院隔离。
本港过去10年肺痨新症及死亡统计
*卫生署资料
台湾实施“到会”喂药服务 10年病发率减四成
邻近的台湾由2005年约1.6万宗肺痨新症,减至去年1万新症;以发病率计,每10万人口72宗,下降至去年43宗,10年间大减四成。台湾同样是全监督治疗,但病人不需要回天回诊所,当地自2006年起大力减“核”,该年起实施“都治计划”,即安排由600人组成的护士车队,每日走遍全台湾上门监督病人吃药。
台湾卫生褔利部疾病管制署结核病防治中心副主任詹珮君医生,接受《香港01》访问时解释,“如果病人本来有工作,你怎可能要他放下工作,跑来跟你吃药呢?台湾大部份就是到(他们的)家,不是要病人到卫生单位。”台湾每年用于都治计划和追纵肺痨接触者,就花8亿元新台币,即约2亿元港币。
治病,也治人,台湾都治计划会同时关怀患者需要。詹珮君说,例如现时还是有台湾人因肺痨被雇主解雇,台湾会透过都治关怀,为弱势病人每日提供3元美金的食物援助。詹珮君说,接受都治计划关怀的病人,比没有关怀病人,完成服药疗程的比例高5%。
台湾引进新药 潜伏患者治疗期减三分二
此外,未病发的病人亦不容忽视,十分一结核病潜伏感染者会发展成肺痨,如果接受9个月预防性药物治疗,病发风险减90%以上,但要未有病征的病人连续吃药270日难度相当高。
因此,台湾当局去年引入较昂贵新式药物rifapentine,混合旧药isonizid一同服用,由每日服药一次减至每周一次,疗程更缩短至3个月。台湾方面指,以往潜伏感染者完成治疗比率只有约60%至70%,用新快速疗程后完成比率高达90%以上。整个疗程成本约为11,600新台币,即约港币3,000元。台湾同样有为潜伏治疗病人提供上门送药服务,药物和服务费用全免。
香港方面,并未正式引入rifapentine,目前用“指定患者药物使用计划”为近百名病人提供治疗,其余服旧药的病人,都能自行每日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