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二】台湾强制肺痨接触者检验 香港行自愿制无意跟随
若想完全消灭俗称肺痨的结核病,除了治疗已发病的病人,追纵密切接触者同样重要,防止结核菌愈传愈广。肺痨系列第二集将分析港台两地追纵患者政策分别。香港卫生署目前主要建议,肺痨病人的家属和院舍接触者做筛检,例如今次沙田苏浙公学事件亦非强制师生检查。香港平均每发现1名肺痨病人,会找到两、三名密切接触者。反观台湾卫生当局则做得极为彻底,定义所有在传染期间接触病人超过40小时的人为密切接触者,并会强制他们接受检查,平均每发现1名肺痨病人,找到10名密切接触者,再建议受感染者接受治疗。台湾前年已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牵头的2035年终结核病计划,反而香港则未有订下目标。
结核潜伏感染者不具传染性,但约十分一的潜伏感染者有机会发病,发展至痰液中带菌就可透过飞沫传播,故追纵密切接触者,在公共卫生控制尤其重要。
本港肺痨密切接触者自愿接受检查
卫生防护中心胸肺科顾问医生梁子超说,本港主要定义家居和院舍同住人为密切接触者,如肺痨病人痰液样本带菌,就是具传染性的开放式肺痨,会建议密切接触者接受X光肺片检查是否已染肺痨,并接受血液检测看是否潜伏感染者。如果是非开放式个案,只会为家属照肺,不会检测是否潜伏感染者。
本港非强制肺痨密切接触者接受检查 仅半愿意
不过,并非每名密切接触者都会愿意乖乖检查。梁子超说,每年4000多名肺痨新症中,约三分一即是1,000多人属于开放式肺痨,共找到2,000至3,000名密切接触者,其中仅一半人愿意接受化验,其中20%至30%人证实是潜伏感染者,但感染者中只有约60%愿意服用预防药物。
至于台湾方面,对密切接触者定得更广,泛指与病人一天相处8个小时或以上、或者患病期间累积相处40小时的人士,都会列为是密切接触者,例如是一起打过牌的“牌友”,也可能定为密切接触者。
台湾密切接触者定义更阔 强制接受肺片检查
台湾则有制度,强制列为密切接触者的人士接受筛查。台湾卫生褔利部疾病管制署结核病防治中心副主任詹珮君医生接受《香港01》记者访问时指,平均每发现1名肺痨病人,找到10名密切接触者需要接受潜伏感染筛查,如果在学校或院舍出现爆发,可以有数百至千人列为密切接触者送检,远较香港的比率高。台湾每年靠强制筛检找出约1.4万名潜伏感染者,其中每年约1.2万人愿意接受潜伏感染治疗,远高于香港比例。
台湾政府近年更开始主动出击,派车到老人院舍为长者做肺部X光检查。例如台湾彰化所有的老人院舍筛查,由彰化医院负责。该院重症医学部部长、台湾结核暨肺部疾病医学会理事长黄伊文医生向记者表示,彰化目前有7,000至8,000名老人院舍住客,该院今年已为3,000多名患者筛检,目前已发现5、6名肺痨患者。
台湾要求长者入住院舍前先照肺 减院舍传播风险
詹珮君续指,台湾目前要求长者入住老人院舍前,先做X光检查,并建议其后每年覆检。回望香港,梁子超则表示,暂时无证据指出主动X光筛查有效,因为现时无肺痨不代表数年后不会病发,又难要求病人每年“照肺”,主动筛查效率不大。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订下2035年终结肺结核目标,发病率减至少于每10万人口中10个病例,台湾亦已经加入计划。台湾的黄伊文医生说:“世卫目标2035年终结肺结核,我们想案例降得更快,更早地把它终结。”
香港未订灭“核”目标 称加快灭核有赖科研突破
香港则未有设下官方目标,目前每年新症数目保持2%至3%下降。梁子超指,肺痨最多及最容易在长者身上病发,而本港的人口老化问题,令新症数字下降速度减慢。
梁又相信,未来整体降速只会维持现时情况,但能否加快,就是看科研方面会否有突破,例如有全面保护的疫苗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