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Express取消航班.分析】廉航管理差 政府应该如何罚?
廉航公司香港快运(HK Express)在国庆及中秋节假期前,突然取消多班航班,惹来全城声讨,今次事件除了反映其管理水准不济,更揭示政府对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监管严重不足,过往依赖业界自律的监管模式,在廉航时代之下,显得极之落后。事实上,欧盟早在十多年前已就航班临时取消订出严厉罚则,明文规定航空公司要因取消航班对旅客赔偿,惟香港在这方面,却仍然是一片空白。
延伸阅读:HK Express取消18航班逾2000乘客受影响 商务总监致歉
航班话停就停实在儿戏
香港快运于上周五(9月29日)突然宣布,取消10月1至8日18班航班,打算趁黄金周外游的近二千名旅客被一镬翘起。更加令人震怒的是,有指事件起因是该公司的安全培训导师,在6月时集体“劈炮”,导致部分空中服务员未能及时上每年一次的安全培训班,被逼“停飞”,但航空公司却拖到事发前3日,即差不多最后一刻,才通报民航处和乘客。
一家以“香港”作为招牌的航空公司,航班竟可话停就停,实在儿戏,如此管理水平,肯定教人难以接受。
事后,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会考虑就取消航班设通报机制,但是否惩处香港快运,目前仍言之尚早。政府对惩处问题支吾以对,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因为现时政府对类似的航班临时取消问题,并没有清晰的监管规章,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无王管”。
今年6月,有立法会议员就航空公司与乘客的票务纠纷向政府提出质询,当时政府官员的回答是,一般而言,如果运房局和民航处接获相关投诉,将投诉转介至有关航空公司,并督促航空公司妥善跟进和处理,或建议乘客联络消委会。简单来说,当政府收到市民投诉之后,一招太极推手,就把投诉推回航空公司,又或者要市民自己到消委会处理。
延伸阅读:陈帆批HK Express表现“有改善空间” 是否惩处“言之尚早”
欧盟明文规定 取消航班要赔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民航处的主要职责是确保航空安全,至于航班是否准时等服务质素问题,则主要是依赖业界自律。
过往靠业界自律问题不大,皆因传统航空公司大多较注重品牌形象,对航班准时率、服务水平,以至处理投诉方面相对积极;不过这套监管思维,对于廉航公司根本行不通,因为相比品牌形象,廉航公司更重视压缩成本挤出利润,只要间中推出一些“震撼”优惠,乘客又会把准时、服务问题忘记得一干二净。
至于廉航方面发展较早的欧洲,在十多年前已经作出明文规管,对航班延误、临时取消等问题作出清晰罚则,有关规管适用于欧盟航空公司和进出欧盟的航班。根据2004年通过的“欧盟EC261/2004条例”,除了恶劣天气、罢工、航机安全等问题,又或在启程两星期前就通知取消之外,假如航空公司临时取消航班,有机会要向乘客赔偿最多600欧元(约5,500港元)。
延伸阅读:Ryanair认搞乱机师假期 未来6周或每日取消50班机 料影响40万客
监管廉航要“钱”字行先
以今次HK Express事件为例,航空公司少于7天通知,就要向乘客提供出发不早于原定时间一小时、抵达时间不迟过两小时的替代方案,否则就要向乘客提出赔偿,以遭取消的航班大多为日、韩航线,飞行距离约2千公里计算,赔偿金额将为400欧元(约3,700港元)。又如早前宣布取消大量航班的欧洲廉航瑞安航空(Ryanair),赔偿金额估计达数以千万欧元计。
除了欧盟之外,内地的航空监管部门,则会将航班正常率和经营权挂勾,例如过往半年的航班正常率假如低于行内平均水平,当局审核来季飞行计划时,会限制其航班班次增长;而前一季正常率较低的航空公司,在旺季时的加班申请将受限制等等。
廉航是航空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政府不应该对监管翘埋双手。既然廉航公司一切以钱行先,政府的规管模式亦应该以“钱”作为重心,透过罚款机制,以至限制其业务发展,作为促使廉航公司提供合理服务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