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前瞻】院舍:照顾员老化 年青人“挨唔到” 青黄不接

撰文: 罗卓敏
出版:更新:

施政报告将于下周三(11日)公布,其中一项重点是安老政策,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早前表示,本港将于10年后遇上“高龄海啸”,对安老照顾员、家务助理需求大增;然而,从捣碎食物、喂饭、冲凉、换片,起居照顾员从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有安老院舍负责人直言,年青人“挨唔到”,未正式上班前已因搬家、升学等原因打“退堂鼓”;过去4年虽然成功聘请两名20多岁学员,但最终无人完成课程毕业;而现时6成半照顾员已年届50至59岁。面对照顾员老年化问题,院舍负责人却认为输入外劳无法解决核心问题,认为应提升照顾员薪酬及人手比例,增加专业度与认受性才是问题重心。

起居照顾员亦面对老年化问题,香港基督教服务处长者核心业务、长期护理服务总主任周乐明表示,约65%照顾员已年届50至59岁。(张浩维摄)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辖下3间安老院,合共入住180名身体机能被评为中度至严重缺损的长者,起居照顾员需为长者捣碎食物、喂饭、清理大小便等。参与社署启航计划 至今未有学员成功毕业

照顾长者工作不容易,有时更需由两人扶抱长者冲凉,然而照顾员亦面对老年化问题,香港基督教服务处长者核心业务、长期护理服务总主任周乐明表示,约65%照顾员已年介50至59岁,40岁或以上亦占逾8成,多年前已意识到问题,2013年参与社会福利署推出的“青年护理服务启航计划”,期望吸引年青人入行,惟至今近4年,从未有学员成功毕业入行。

周乐明直言不少学员“挨唔到”,未正式上班前已因搬家、升学等原因打“退堂鼓”。(吴钟坤摄)

周乐明表示,参与计划的学员第一年担任起居照顾员,第二至三年担任保健员,直言不少学员“挨唔到”,未正式上班前已因搬家、升学等原因打“退堂鼓”,真正上班仅2人。有学员工作两年亦放弃取得证书

数最深刻的片段,周表示是一名20岁的女学员,照顾老人家细心,工作表现不错,但与其他年纪较大的同事相处困难,即使院舍与合作机构共同挽留,女学员工作近两年后亦决定辞职,放弃取得证书。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早前表示,本港将于10年后遇上“高龄海啸”,对安老照顾员、家务助理需求大增,输入外劳是“无可避免”。(资料图片)

年长者照顾更年长的人,又难以吸引年青人入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早前表示,本港将于10年后遇上“高龄海啸”,对安老照顾员、家务助理需求大增,输入外劳是“无可避免”。照顾员以人为本 外劳未必能解决问题

然而,周乐明认为,起居照顾员是以人为本的行业,同事为求与长者沟通,特意学福建话、潮州话等乡下话。她指出,现时若输入外劳,政府现时配套明显不足,除住宿问题外,语言亦是重要问题之一。

周乐明表示,现时若输入外劳,政府现时配套明显不足,住宿、语言、培训等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浩维摄)

她解释,香港并非如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多种族及文化,长者难以与操其他语言的人士沟通,“你俾个黄皮肤既就容易沟通”,而语言不通亦连带影响培训困难,认为输入外劳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我地以人为本,唔系对住机器,是要掌握照顾长者、认知障碍症的技巧……唔系揿几个制就可以解决问题!”

解决青黄不接应提升薪酬、专业度及认受性

如何才能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现时一般机构的照顾员最低薪酬约1.2至1.3万元,周乐明认为业界普遍已不能以最低薪酬招聘照顾员,自最低工资实施后对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人才流向保安等工作较轻松的行业,聘请更显困难,提升照顾员薪酬是方法之一,惟讨论多年仍“只闻楼梯响”。

人手比例应提升 1:60难照顾另外,根据《安老院规例》,现时晚上人手比例为1比60,周表示,照顾员既要负责喂奶水、换尿片、帮助行动不便的长者转身等,反问:“试问一个照顾员点照顾60个长者?”周又指,若遇上长者入院,同事可能较家属更了解长者情况,却因晚上人手不足难以派人跟车到医院,冀政府在考虑输入外劳时,更应考虑提升院舍人手比例,从而增加行业专业度与认受性,吸引新人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