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拟研建货柜屋 陈帆:持开放态度 尹兆坚:可减轻住屋压力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社联今日(19日)推出“社会房屋共享计划”,邀请社福机构及社企营运可负担的社会房屋,而据了解当局亦正研究在港发展货柜屋作过渡性房屋的可行性。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出席记者会时,未有否认报道,仅指对任何可纾缓本港住屋压力的方案,持开放态度。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尹兆坚认为,政府可参考欧洲做法,研究于闲置逾5年的短租地上,兴建该类型房屋,解决香港住屋难的困局。

社会房屋计划正式启动,首批34个单位最快可于年底前入住。(黄永俊摄)
不少国家兴建货柜屋用作过渡性房屋,有消息指港府有意借镜,在港研究兴建多层货柜屋。(资料图片)

《香港01》早前报道,据悉现届政府正研究兴建货柜屋的可行性,为基层提供多项过渡性房屋的选择。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出席社联“社会房屋”记者会时,未有正面回应有关说法,仅指今日主要讲述共住计划,不便回应其他说法。及后再追问是否正在研究,他指在政府角度而言,任何可纾缓住屋困难的做法,均持开放态度。

尹:可参考欧洲组合屋及货柜屋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尹兆坚则表示,自己曾亲身到欧洲取经,参观当地的临时过渡性房屋,惟上届政府一直充耳不闻、不愿认真讨论。他认为现时公屋轮候时间冗长,预料最少需要10至15年时间,才可追回落后的公屋供应量,故他认为今届政府的房策重点,应放予研究并落实兴建大量过渡性房屋方面,以欧洲的组合屋或货柜屋作为参考,并考虑将那些闲置超过五年或以上及短期租约的用地,用以兴建这些临时过渡房屋,给予轮候公屋超过三年的市民申请入住。

入住条件不清晰

对于“社会房屋共享计划”的项目募集500个单位,料将有1千个住户受惠,尹兆坚称原则上支持计划,认为有助基层市民改善居住环境,但认为政府参与角色薄弱,有关计划的受惠家庭亦有限,他批评“政府躲在民间后面,将个波俾咗民间”,政府应该担当主导角色,而非只作推手和协调者。

市建局提供超过60伙单位予社联。(林若勤摄)

尹兆坚指负责营运的机构,对于“有需要人士”的标准不一,令人质疑会否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而且两个家庭共住一个单位,或有机会出现家“相见好同住难”的情况。尹期望可予共住家庭适当支援,需有机制让共住的租客无条件退出计划。此外,他续指计划依赖私人发展商参与,担心令公众认为,地产商将无盈利价值的空置单位变为有利可图,建议由市建局主导参与,将那些未来数年未启动重建的项目加入计划,释公众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