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高铁延误3年非独例 港铁上市后超支延误成常态
高铁项目——延误;沙中线——延误;西港岛线——延误。如果要你说出一项准时通车又没有超支的铁路线,你说得出吗?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196亿元超支拨款星期五在立法会财委会火速不记名举手通过,引发关注。不过,高铁的争议除了近期聚焦的庞大超支额,亦别忘记其延误逾3年的事实。
高铁项目原定2015年完成,惟通车日期一推再推;2014年4月先公布延至2017年,事隔一年,时间表一再推迟,最后敲定高铁于2018年第三季通车。然而,这个目标能否达成,仍未能说得准,一大变数是位于西九龙总站的天幕工程,港铁工程总监黄维铭于2月22日立法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上承认,由4,000块玻璃组成的天幕工程具挑战性,如果未能如期完工,或使通车日期再推迟。
延误逾3年,数字惊人;惟实际上,延误通车于港铁近年的铁路项目不时发生,当市民对通车延迟渐感麻木之际,《香港01》为港铁进行了大盘点。翻查近年铁路工程报告,原来港铁表现欠佳,似乎是上市的“后遗症”,因为于两铁合并前,情况大有分别。
资料显示,于前地铁及九铁时期,或横跨两铁合并前后所动工的6项工程,只有两条铁路延误通车,3条准时,将军澳支线更加提早通车;6项工程总造价较预算少182亿元。
反观港铁上市后动工的7条铁路项目中,有6条以延误及超支作结,当中5条延误一年或以上,超支逾300亿元。
当中除了高铁香港段,另外亦有3条线路仍在兴建中,意味有关的延误日期及超支额有机会进一步增加。3条铁路包括原订于去年8月及12月通车的观塘延线及南港岛线(东段),双双延误1年至今年底通车;至于锐意贯通南北及东西走廊的沙中线,运房局只称希望大围至红磡段“尽可能于2019年通车”,至少延误1年;过海段亦要推迟至2021年才能投入服务。超支额最少涉54亿,具体价格仍然评估中。
通车延误除导致铁路线附近居民希望落空,要继续使用其他交通工具往返市区;亦影响本港整体交通格局。例如南港岛线(东段)及沙中线完成后本可达致分流作用,纾缓香港仔隧道及港铁荃湾线过海段的压力,但随着铁路延迟通车,市民唯有继续日日“塞爆”香港仔隧道及“逼爆”荃湾线。